本報訊記者王思文
近年來,證券基金參加上市公司定增的激情繼續升溫。
新聞記者依據東方財富網Choice數據調查,截止到6月12日,近年來一共有47家基金管理公司參加定向增發項目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參加定向增發投入的42家基金管理公司增強了5家。從申購總金額來說,47家基金管理公司總計申購規模超過448億人民幣,遠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87億人民幣,同比增速做到56%。
多名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定增市場壓力比較大的時間或已過去,在今年的證券基金在挑選定增項目時要密切關注“邊際貢獻率”和“相對性平衡”兩個要素。此外,全面推行股票注冊制將會對定增市場帶來更多新項目提供和挑選室內空間,證券基金需不斷強化定向增發投入的對策產品研發能力和組合投資管理水平。
財通基金位居第一
具體而言,近年來參加定向增發投入的47家基金管理公司中,一共有10家基金公司的申購規模達到10億人民幣。在其中,財通基金一共參加了89次上市公司定增新項目,申購總規模超過118.16億人民幣,數量及經營規模均位居第一;其次諾德基金,近年來共參加了87次上市公司定增新項目,申購總規模超過111.86億人民幣。這幾家基金公司的申購總金額名列前茅。
廣發基金、國壽安保、易方達基金、金鷹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中歐基金和睿遠基金位居第二梯隊,在今年的參加定增項目的申購總金額分別達到35.19億人民幣、26.19億人民幣、12.84億人民幣、12.2億人民幣、12.19億人民幣、11.9億人民幣、11.6億元和10.7億人民幣。以上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參加定增項目的申購總規模超過362.8億人民幣,在近年來股票基金參加定向增發投入的總數量448億人民幣中占比達到80%,達到80.9%。
值得一提的是,在定增項目申購經營規模排名靠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出現了許多大中小型基金管理公司,但這些基金公司的定向增發業務流程一直是企業特點業務流程,如財通基金是進軍定增市場比較早、業務流程規模大的投資者之一,自2013年參加首單定向增發起,商品持續迭代,經營規模不斷領跑,被社會稱為“定向增發王”。
密切關注兩個要素
事實上,2022年定增市場度過比較艱苦的一年。北京市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上年定增市場的供應降低顯著,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有所下降,銷售市場承受壓力也非常大,在定向增發折扣優惠水準下滑趨勢下,折扣優惠盈利也有所下降。
“但是我們覺得在今年的定增市場壓力比較大的時間或已過去,從與定向增發標底總市值比較親近的中證1000公司估值PE水準等多種因素來說,定向增發仍然是長期性值得期待的投資產品。”以上私募基金經理稱。
針對2023年證券基金參加定增項目的投資思路,財通基金的私募基金經理曹云龍對記者表示:“分析定增市場必須從項目提供、銷售市場承受壓力、發售折扣優惠等多個視角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對于我們來說證券基金必須務求在2023年定增市場尋找‘邊際貢獻率’和‘相對性平衡’,密切關注這兩個要素并通過對行業股票基本面、估值水平、標底提供、投資建議等多個方面的順藤摸瓜,整理定增市場的持續投資思路。”
“落實到定向增發標底的選擇上,今年可以從股票基本面、行業景氣周期時間、折扣優惠水準、估值水平等多個維度評定定向增發標底的邊際貢獻率,并且從領域、股票、設計風格等多個維度上維持相對性平衡的配備。”曹云龍表明。
對定向增發項目投資明確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A股定增市場來講,在今年的最大的收獲便是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公募基金參加定增市場的投資思路也會跟著面臨轉變與挑戰。
財通基金的私募基金經理胡凱源表明,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將會對定增市場帶來更多新項目提供和挑選室內空間,并且對定向增發投入的對策產品研發能力和組合投資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伴隨著定向增發標底數量及經營規模擴充,當場內資金提供比較穩定時,從市場供求關系視角可預知的,定向增發的折扣優惠優點很有可能更加突出,定向增發對策也將具備長線投資意義。二是,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產生方便快捷、高效率再融資方式,定增市場的人氣有望持續提高。新項目提供增加,折扣優惠未來可期,定向增發投資建議的開發迭代更新或值得一看,導向定向增發折扣優惠的定向增發量化對沖策略,很有可能也將迎來比較好的配備周期時間。
九泰基金董事長助理劉開運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定向增發是一種起伏比較小,周期時間很長的項目投資。由于比較長的投資期限,定向增發項目投資更加重視股票基本面,大家嚴格按照積極管理模式做定向增發項目投資。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以后市場市場供給將顯著擴展,能夠投入的標底都將愈來愈多,投資者務必擦亮眼睛,這會對基金公司的深層投研能力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