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全球最大、影響最廣的消費類電子技術年展,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5)在拉斯維加斯開幕。海信以“AI Your Life”為主題,系統展示人工智能在顯示技術、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能空氣等不同場景的創新應用成果。作為智能空氣產業核心,海信空調多項理念與產品也在CES展會上驚艷亮相。
海信國際營銷公司副總裁、美洲區總經理David Gold在前夕新聞發布會表示,海信智能空調將人工智能與產品創新和實用性相結合,不僅能確??諝鉂崈舳群图揖迎h境舒適度,還能無縫集成到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中,帶來更加便捷和智能的生活體驗。同時,David Gold正式宣布海信2025世俱杯主題為“Own the Moment”(此刻是我)。
CES展會上,海信攜手FIFA在全球舞臺首次展示2025 FIFA世俱杯?獎杯,由FIFA與全球奢侈珠寶品牌Tiffany & Co.聯合打造。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的不斷追求,室內空氣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作為新風行業領軍品牌,海信空調憑借新風領域的深厚積累,提出雙向新風技術、AI智能場景等先進技術,將新風功能拓展至更深層次,提供更潔凈、健康的室內空氣環境。
全時雙向新風概念,刷新行業認知
現代家庭生活中,室內空氣質量問題日益凸顯。異味、空氣質量差、長期不開窗導致的憋悶感,成為困擾許多家庭的難點。海信空調在傳統新風基礎上,推出雙向新風技術。該項技術能夠同時進行新風引入和污濁空氣排出雙向操作,將掛機最大換新量提升至80m3/h,打破行業紀錄。
具體而言,開啟雙向吸排風時,60m3/h高效新風量迅速引入室外新鮮空氣,同時20m3/h排風量自動排出室內污濁空氣,確保密閉空間內空氣持續流通,有效維持室內富氧清新的呼吸狀態。
在室外空氣狀況不佳,不宜開窗通風的情況下,可以獨立啟動新風模式。該模式下,室外空氣經過層層凈化后引入室內,有效解決密閉空間內空氣不流通、氧氣不足帶來的憋悶感,保障室內空氣健康清新。
對于空氣異味問題,海信空調同樣提供貼心解決方案。針對養寵產生的異味或好友聚餐產生的油煙味,開啟雙向吸排風可迅速將異味排出室外,確保室內空氣清新,滿足現代家庭對室內空氣的高要求。
AI賦能,重塑家庭呼吸新體驗
如今,AI產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其影響力已全面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在AI領域投資已達到22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267億美元。
本屆CES以“DIVE IN”為主題,從語音助手到深度學習模型,AI成為核心議題深入融合至幾乎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之中。AI注定成為2025年推動發展的關鍵因素。
智能家電作為AI技術與傳統家電融合的產物,正逐漸成為市場新寵。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到2024年全球AI家電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級別,全球智能家電市場份額已超過25%,并預計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2024年中國市場上搭載AI功能的終端設備數量將超過70%。
海信空調集成AI決策算法,進一步推出個性化場景服務,提供滿足全家人全場景需求的“管家式”服務。
據悉,依托AI空氣管家概念,海信空調實現空氣場景主動推薦,通過海信愛家App,可一鍵開啟巴馬空氣、看球呵護、烘房除醛、寵物降溫等多個AI智能場景,打造智能化、個性化空氣體驗。以“巴馬空氣”場景為例,將廣西巴馬長壽村優質空氣作為基準,結合AI算法,可實現溫、濕、風、凈、氧等多維度智能控制,足不出戶享受長壽村同款好空氣。
在加速空調行業套系化和高端化發展進程中,海信空調AI智能場景的推出讓產品由單一功能向全場景呼吸體驗提質升級。
攜手微軟、谷歌,描繪智慧生活新藍圖
海信在智能家居領域布局已久。早在2012年,海信便與谷歌達成合作開發智能電視,成為Google TV機頂盒的硬件合作伙伴,奠定其在智能化領域的基礎。2016年,海信推出海外版智能家居平臺ConnectLife,實現旗下智能廚房、客廳及洗護設備遠程管理。2023年,海信與微軟達成生態合作,基于微軟Teams音視頻能力和Azure通信服務,推出HiTeams應用,優化全球用戶大屏會議體驗。
2025年CES上,海信宣布與微軟等企業將進一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生活解決方案。憑借云服務、通信技術和生態系統整合等方面的優勢,有望在智能化、互聯互通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實現更高效、便捷的AI功能。
隨著工信部公開征求《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意見,AI產業標準化進程正加速推進。引領“變頻”“新風”兩次空調革命的海信空調積極響應這一趨勢,以AI科技驅動品質呼吸,推動空調由“幫你”向“懂你”轉變,向高端化、智能化、品質化、個性化方向發展,讓智能、健康、舒適成為呼吸新常態。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