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東芝在大家印象中是一家B2C企業,但如今我們已轉型為B2B公司,希望通過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不斷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11月6日在第七屆進博會東芝展臺上,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八木隆雄對澎湃新聞表示。據其介紹,中國客戶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日益增強,中國市場對綠色低碳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作為連續七屆參展的進博“老友”,東芝攜地熱發電設備、VPP(虛擬電廠)、氣象雷達數據分析技術及數據存儲等多項首發首展的創新解決方案亮相本屆進博會。
百年東芝正處于經營重組進程中。去年12月,東芝公司從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名古屋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了74年的上市歷史。今年5月,東芝公布退市后的首個重大戰略決策——新中期經營計劃(又稱東芝振興計劃)。該公司稱,私有化使其有機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結構性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回歸到東芝原本應有的樣子。”八木隆雄向澎湃新聞介紹,東芝振興計劃的一項核心目標,是在2026財年實現10%的營業利潤率(ROS),這將成為提高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過程中,東芝對人員結構和業務重心予以調整。此前東芝宣布,將在日本國內的整個集團最多裁員4000人。八木隆雄對澎湃新聞解釋稱,為了實現上述經營目標,必須削減固定費用,其中包括人員削減。東芝對此已有通盤考量,同時今后將專注于更具成長性的業務。今年5月,東芝全球社長兼首席執行官島田太郎曾表示,除了削減冗余人員外,東芝還將把經營資源投入脫碳、功率半導體、量子技術等增長領域。
八木隆雄向澎湃新聞強調說,業務重組并不會動搖中國市場之于東芝的重要性。“我們對中國市場還是非常有信心,認為中國會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東芝希望在中國深化與客戶的合作。我們堅信在經過業務調整之后,東芝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會更好。”
在進博會東芝展臺,該公司首次展出了地熱發電設備。地熱資源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時溫室氣體排放量極低,但地熱電站長期運行,地熱資源衰減或蒸汽腐蝕都會導致機組性能衰減、可靠性降低。東芝創新研發的超級轉子技術可有效解決這一挑戰。據悉,目前東芝已在亞洲、北美洲和非洲參與建造了眾多地熱機組項目。
現場的東芝地熱業務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東芝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參與地熱發電設備的設計和制造,迄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全球擁有豐富的供貨經驗和業績。中國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巨大的地熱能源儲備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用于供熱的地熱資源利用比較多,但用于發電的利用很少。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以風能、太陽能和水能為主,但相信將來在某些限定的區域還是會有機會用到地熱發電的技術和設備,因此我們借進博會的契機進行展示。”該人士說道。
在電力市場化背景下,東芝正積極推動虛擬電廠(VPP)的商業化。虛擬電廠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源、儲能及各類負荷等分布式資源進行跨時空組合及遠程控制,配合電網系統發揮類似于發電站的功能。
在中國市場,虛擬電廠方興未艾。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迫在眉睫,虛擬電廠憑借協調源、荷、儲資源參與電力市場的屬性,有望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國家及地方政策的積極引導下,虛擬電廠正迎來發展機遇。
在虛擬電廠技術展示區前,東芝相關業務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東芝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風電、光伏發電的高精度預測,助力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與電網系統的協同。十余年來,東芝在日本國內參與了大量虛擬電廠示范項目,目前已進入商業化階段。中國電力市場頗具發展潛力,東芝將對虛擬電廠關鍵技術進行本土化后向中國市場推廣。
“東芝自首次參展以來,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積極效果,比如培養潛在客戶和強化品牌形象。”八木隆雄受訪時表示,中國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進博會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非常重要的市場發展機會。
來源:澎湃新聞(楊漾)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