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玥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募基金ESG產品的規模已經突破6000億元,成為行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綠色金融體系的逐漸完善,公募基金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進一步豐富細化,ESG理念也被進一步內嵌入投研框架、信息披露和日常工作實踐中,通過本土化解讀來拓寬ESG理念的內涵和外延,追求更好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產品豐富 策略分化
2023年以來,低迷的新基金發行市場并沒有影響ESG投資的熱度。匯成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今年以來新發的ESG投資基金數量為79只,合計發行規模為280.23億元。全市場ESG投資基金數量達到774只,總規模突破6000億元達到6095.76億元。
從產品類型來看,從主動權益基金到被動指數基金,再到REITs和債券基金,ESG基金的產品線進一步豐富細化,投資策略也趨向多樣化。
從ESG基金業績來看,分化較為明顯。同源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全市場ESG基金收益率最高為55.31%,最低為-20.63%,頭尾相差超過70%。
事實上,不同于公募ESG產品成立之初僅投新能源、環保等狹窄范疇,ESG理念“本土化”之后涉獵的范圍更加寬廣,投資邊界得到了有效延伸。
以嘉實基金為例,在公司層面成立了可持續投資業務辦公會,并制定了可持續投資戰略三大方向。目前,嘉實ESG評價體系已經覆蓋全部A股、H股超7000家上市公司和境內7000多家發債主體,能較好地區分和識別ESG領先者和落后者,并前瞻和高頻地提示ESG風險和機遇,提升投資組合風險調整后收益及穩定性。
“ESG不應是投資的枷鎖,更應助力實現更好投資。”嘉實ESG可持續投資基金經理蔡丞豐表示。
ESG理念生根開花
隨著ESG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公募基金不僅在投資領域,在信息披露和日常工作實踐中也有進一步的探索。
近期,公募基金在ESG領域動作頻頻。例如,6月底7月初,前海開源基金、博時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前海聯合基金等多家華南地區公募基金發布了2022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以博時基金為例,公司近期完成2022年運營碳排放盤查,完成注銷碳減排量685噸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經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認定,博時基金注銷的碳減排量大于實際碳排放量,實現了實際碳中和。
前海開源基金則在《2022年度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中表示,該報告為公司首份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披露了公司2022年度在環境及綠色金融領域的管理策略、實踐及績效。公司高級管理層計劃在2023年設立ESG業務委員會,負責統籌ESG管理及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了《2022年度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碳中和報告》。在2021年7月發布的《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碳中和白皮書》中,興證全球基金承諾從2021年起實現經過碳審計的運營碳中和,并向公眾展現每年度的碳中和舉措。除此之外,公司也在深化低碳金融、持續ESG投資倡導等多個維度踐行綠色投資、責任投資的理念。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