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代碼:600537 證券簡稱:億晶光電 公告編號:2023-051
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于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
激勵計劃剩余預留權益授予結果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
重要內容提示:
● 本次登記的權益工具:股票期權;
● 本次預留授予的股票期權登記日:2023年6月14日;
● 本次預留授予的股票期權登記數量:236.00萬份;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有關規則的規定,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完成了公司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以下簡稱“本激勵計劃”)本次預留授予登記工作,有關具體情況如下:
一、本次預留授予情況
2023年5月15日,公司分別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和第七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向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授予剩余預留權益的議案》,同意公司以2023年5月15日為剩余預留權益授予日,向符合條件的20名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236萬份,行權價格為3.14元/份。獨立董事對相關事項發表了獨立意見,監事會對本次預留授予激勵對象名單進行了核實,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出具了《關于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授予剩余預留股票期權的法律意見書》。
公司本激勵計劃本次預留授予實際情況如下:
1、本次預留授予日:2023年5月15日
2、本次預留授予數量:股票期權236萬份,占本次預留授予時公司股本總額119,285.93萬股的0.20%。本次授予后,剩余預留權益(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權)全部授出,剩余0萬份/股。
3、本次預留授予人數:20人
4、本次預留授予部分行權價格:3.14元/份
5、股票來源:公司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本公司A股普通股
6、本次擬預留授予人員、數量和實際授予人員、數量的差異說明:本次實際授予股票期權結果與擬授予情況不存在差異。
7、本激勵計劃的有效期、等待期和行權安排
(1)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自股票期權首次授予之日起至激勵對象獲授的股票期權全部行權或注銷之日止,最長不超過72個月;
(2)本激勵計劃本次預留授予的股票期權等待期自本次預留授予之日起12個月、24個月、36個月;激勵對象獲授的股票期權不得轉讓、用于擔保或償還債務。
(3)本次授予的預留部分股票期權行權時間安排如下表所示:
■
在上述約定期間內未申請行權的股票期權或因未達到行權條件而不能申請行權的該期股票期權,公司將按本激勵計劃規定的原則注銷激勵對象相應尚未行權的股票期權。
8、本次預留授予權益的分配情況
本激勵計劃本次預留授予的股票期權在各激勵對象間的分配情況如下表所示:
■
注:1、上述任何一名激勵對象通過全部有效的股權激勵計劃獲授的本公司股票均未超過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公司全部有效的激勵計劃所涉及的標的股票總數累計不超過公司目前股本總額的10%。
2、上表中數值若出現總數與各分項數值之和尾數不符,均為四舍五入原因所致。
3、上述“本激勵計劃授予權益總額”指《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中的權益授予總量。
二、本次預留授予股票期權的登記情況
2023年6月14日,公司本激勵計劃本次預留授予的236萬份股票期權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完成相關登記手續,具體情況如下:
1、期權名稱:億晶光電期權
2、期權代碼(分三期行權):1000000379、1000000380、1000000381
3、股票期權授予登記完成日期:2023年6月14日
三、本次授予權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一一股份支付》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一一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公司將在等待期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根據最新取得的可行權人數變動、業績指標完成情況等后續信息,修正預計可行權的股票期權數量,并按照股票期權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和資本公積。
根據中國會計準則要求,本激勵計劃本次預留授予的股票期權對各期會計成本的影響如下表所示:
■
說明:1、上述成本攤銷預測并不代表最終的會計成本。實際會計成本除了與實際授予日、授予日收盤價和授予數量相關,還與實際生效和失效的數量有關,同時提請股東注意可能產生的攤薄影響。
2、上述成本攤銷預測對公司經營成果影響的最終結果將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年度審計報告為準。
公司以目前信息初步估計,在不考慮本激勵計劃對公司業績的刺激作用情況下,股票期權費用的攤銷對有效期內各年凈利潤有所影響。若考慮本激勵計劃對公司發展產生的正向作用,由此激發骨干員工的積極性,提高經營效率,本激勵計劃帶來的公司業績提升將遠高于因其帶來的費用增加。
特此公告。
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23年6月15日
證券代碼:600537 證券簡稱:億晶光電 公告編號:2023-050
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
2022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
監管工作函的回復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近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出具的《關于億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上證公函【2023】0449 號)(以下簡稱“《監管工作函》”),公司對《監管工作函》涉及的問題進行了逐項核實,現將回復情況公告如下:
一、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00.23億元,同比增長145.47%。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業務收入94.84億元,同比增長148.6%,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94.62%,但毛利率僅為3.82%,明顯低于同行業公司;加工費收入3.2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04.36%,毛利率為27.18%。
請公司補充披露:(1)太陽能電池組件業務的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技術門檻、提供的主要附加值,結合上下游情況說明該業務毛利率顯著低于同行業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涉及貿易類業務,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準則規定;(2)加工費業務涉及的主要產品類型和加工內容,說明該項業務收入毛利率較高的原因,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差異及其合理性;(3)結合報告期內市場需求、客戶變動及對應產品銷量和單價變化,說明報告期公司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請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
(一)公司回復:
(1)太陽能電池組件業務的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技術門檻、提供的主要附加值,結合上下游情況說明該業務毛利率顯著低于同行業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涉及貿易類業務,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準則規定;
報告期公司太陽能電池組件業務的主要業務模式:通過外購電池片以及外購硅片及相關輔料自制電池片生產成組件對外銷售。(另外,報告期存在外協組件收入占組件總收入比重為20.54%,外協組件供應商包括江蘇中清光伏、太一光伏等,具體供應商名單詳見本節回復:“(1.3)毛利及毛利率分析”中,外協組件是以本公司品牌、同自產組件的形式對外銷售,此類業務主要是為滿足訂單交付需要,在自有產能無法滿足交付時,臨時尋找組件供應商協助加工組件,公司派專人到外協單位跟單,定期質檢抽測,保證產品是嚴格按照億晶品牌及技術指標生產,不屬于貿易類業務。)
公司盈利模式:公司擁有獨立的研發、采購、生產和銷售體系,主要由公司采購硅片、電池片等原材料后,進行電池片生產和組件生產等一系列連續的生產步驟,從而完成核心產品的制造,通過向境內外下游企業或經銷商銷售光伏組件的方式實現盈利,主要是從產品價值、服務價值、品牌價值方面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來為企業帶來利潤。
太陽能電池組件業務技術門檻從關注以下幾方面:1、行業規范中的技術要求。2、組件產品可靠性技術要求。3、組件產品研發技術要求。
太陽能光伏組件主要附加值:硅片經過清洗、擴散、絲網印刷等工序加工成電池片,電池片經串焊、層壓、裝框等工序加工成組件,經過研發進行技術優化和工藝優化,從而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提高電池和組件的效率,組件產品的轉換效率及良品率的提升,能使企業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公司毛利率水平較同行業低,一方面是公司為拓展銷售市場,組件銷售定價略低于同行業,成本由于產能規模及一體化程度的制約,略高于同行業所致,另一方面,公司業務結構中存在外購電池片生產銷售以及外購組件銷售情況,剔除外購組件的影響,組件毛利率可由3.77%上升至4.33%;均采用自產電池片生產組件毛利率約可達到6.48%。
具體分析如下:
(1.1)太陽能電池組件主營業務收入構成及變動分析
單位:萬元
■
報告期境內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毛利率為3.59%,境外組件毛利率為4.18%,太陽能電池組件綜合毛利率為3.82%,較2021年-3.06%增長了6.88個百分點。
(1.2)太陽能組件主營業務成本構成及變動分析:
公司太陽能電池組件單位成本及變化趨勢如下:
■
太陽能組件單位成本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系原材料成本在報告期內整體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導致。由于公司擴展境外業務,運費上升也進一步導致了成本的提高。單位直接人工與單位制造費用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主要系企業設備的更新換代、產能升級及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所致。
(1.3)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單位:萬元
■
2021-2022年公司太陽能電池組件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60%和3.77%,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2022年公司組件毛利率為3.77%,同比上升5.3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公司積極拓展海內外銷售市場,銷售量大幅提升,以及公司新產線的投入、技術的提升、產品效率良率提升,產能利用率增加,降本增效工作初具成效。
由于公司積極拓展國內外銷售市場,報告期組件收入較上期增長了148.60%,根據訂單交貨時間需求,公司存在外協加工組件銷售業務,外協組件銷售數量約為1,117.64MW,收入總額約為19.23億元,成本總額約為18.92億元,毛利率1.64%。剔除外購組件的影響,組件毛利率可由3.77%上升至4.33%;自產組件銷售4,268.20MW,其中:領用自制電池片銷售約2,008.46MW,占比約47.06%,領用外購電池片銷售約2,259.74MW,占比約52.94%,均采用自產電池片生產組件毛利率約可達到6.48%。外協組件是以本公司品牌、同自產組件的形式對外銷售,此類業務主要是為滿足訂單交付需要,在自有產能無法滿足交付時,臨時尋找組件供應商協助加工組件,產品嚴格按照億晶品牌及技術指標生產,不屬于貿易類業務。上年同期無此類業務,此類業務不屬于公司經常性業務模式。
公司外協組件前五大供應商明細如下:
單位:萬元
■
根據收入準則的相關規定,“企業向客戶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涉及其他方參與其中時,應當根據合同條款和交易實質,判斷其身份是主要責任人還是代理人。在判斷是否為主要責任人時,企業應當綜合考慮其是否對客戶承擔主要責任、是否承擔存貨風險、是否擁有定價權以及其他相關事實和情況進行判斷。企業應當按照有權向客戶收取的對價金額確定交易價格,并計量收入”。公司外協加工組件銷售業務中,承擔主要責任,主要責任人應當按照已收或應收的對價總額確認收入,公司以總額法確認收入符合會計準則的規定。
太陽能電池片是組件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毛利率的重要因素。按使用自產/外購電池片劃分,公司組件毛利率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由上表可見,報告期內,外購電池片成本占比31.30%,自產電池片成本占比32.06%,由于組件產品中使用外購電池片成本偏高,受此影響,組件產品成本有所增加。
單位:元/W
■
注:上表中收入成本均為不含稅。
2021年度,電池產能處于爬坡期,公司電池產能僅為2.17GW,產能利用率為76.96%,自產電池片成本較外購電池片成本高。2022年度,電池4GW產能投入生產,并且產能利用率提升至92.95%,自產電池片成本有所下降,使用自產電池片生產的組件成本為1.63元/W,使用外購電池片生產的組件成本為1.73元/W。
(1.4)同行業毛利率情況
其中:報告期公司主要產品太陽能組件與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對比情況如下:
■
資料來源:同行業可比公司定期報告等公開資料。
報告期公司組件毛利率較同行業低,主要系生產銷售規模、產業一體化程度、客戶分布等方面的差異導致。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等同業公司在硅片、電池片等產業一體化程度高于公司,且該等頭部企業由于出貨量大,下游議價能力較高,公司銷售價格相對偏低而成本相對偏高導致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各可比公司業務模式如下:
■
同行業組件業務模式中,未單獨披露是否存在外購電池片生產或外購組件銷售業務,對比組件銷售成本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資料來源:同行業可比公司定期報告等公開資料。(其中隆基綠能組件收入數據取自“光伏產品主要指標”境內+境外組件收入合計)。
從組件銷售情況看,可比公司產能銷量規模較大,出貨量大于本公司,公司組件銷售單價1.74元/W,銷售定價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從產品成本來看,產業鏈整體成本仍處于高位,如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組件單位成本分別為1.59元/W、1.58元/W;公司由于產能產量的制約,以及采購議價能力低于頭部企業, 2022年組件單位成本為1.67元/W,成本與同行業相比,仍相對較高。故毛利率水平未及可比公司。
(2)加工費業務涉及的主要產品類型和加工內容,說明該項業務收入毛利率較高的原因,是否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差異及其合理性;
報告期由于春節、疫情、以及市場硅片供量不足等因素,電池片的產能利用率在各月份不同,上半年產能利用率較低,公司為充分利用好新建電池4GW產能,按銷售訂單及客戶需求,有新增的電池片代加工業務。
單位:萬元
■
公司代加工主要產品類型為電池片代加工業務,由客戶提供硅片,公司代加工為電池片,2022年電池片代工業務平均單位售價為0.25元/W,單位成本為0.19元/W(即除硅片成本外的非硅成本),代加工業務平均毛利率為27.18%。
加工費收入銷售定價主要按合同框價協議約定“含稅加工費:甲方每月報價,實際價格按每月簽訂的代工合同執行,定價規則參照代工費=PVInfoLink182電池片均價*單片平均瓦數-隆基或中環官網價格(具體價格由甲方決定,如有特殊情況另行協商),雙方協議后簽訂。”
該項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較小為3.23%,毛利率相比太陽能電池片組件較高,主要原因是加工費成本的構成中,不包括硅片的采購成本,其成本不受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并且加工費收入也不受產品的功率變化的影響 ,毛利率水平較有保障。
(3)結合報告期內市場需求、客戶變動及對應產品銷量和單價變化,說明報告期公司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3.1)行業發展情況
報告期內,根據光伏行業協會數據,國內和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持續增長,具體如下:
■
2022年,全球和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復合增長率34.67%,全球和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呈現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受到原輔材料供應緊張且價格處于高位等因素影響,2022年度,光伏行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海內外需求增大,公司太陽能組件銷售5.39GW,較2021年度銷量增長2.96GW,增幅122.15%,導致營業收入大幅增加,提升了公司的盈利空間。
(3.2)公司生產經營狀況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以及生產經營模式保持穩定。公司主要產品太陽能組件產能利用率及產銷率情況如下表:
2022年度,公司生產經營狀況較2021年度明顯改善,組件產能利用率為89.25%,較2021年度54.52%大幅增長34.73個百分點。一方面,境內外銷售量合計增長130.77%導致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另一方面,產能利用率提升降低了公司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分攤,提高了公司組件銷售毛利率。
(3.3)境內外銷售差異及變化
報告期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按照銷售區域劃分如下:
單位:萬元
■
公司產品銷售在境內與境外均有涉及。上圖所示報告期內,境內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38%和62.61%;境外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62%和37.39%。報告期內境外銷售收入占比逐步上升,尤其2022年度境外銷售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歐洲各國對能源穩定性的需求度持續提高,能源結構轉型進程加快,客觀上促進了歐洲光伏裝機需求量的增長。2022年公司抓住該機遇擴大海外市場,境外組件銷售量為2.06GW,同比增長208.66%。
公司境內與境外銷售產品均為太陽能組件,銷售量及收入情況如下:
■
由上表,報告期組件收入增長了151.47%,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境內外銷售量增長了122.15%,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組件市場銷售單價上漲,公司境內銷售單價的增長14.97%,境外銷售單價增長5.23%。
境外組件銷售增長分地區對比:
單位:萬元
■
(3.4)新老客戶銷售情況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來自于新客戶和老客戶的金額及占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上圖所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來自新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44.34%和55.12%,新客戶收入占比逐年增長。2022年度,公司新客戶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大幅上升主要系公司拓展海外新客戶所致。拓展新客戶的同時,公司與老客戶合作較為穩固,客戶延續性較強,報告期內來自老客戶的主營業務收入金額整體呈上升趨勢。
報告期新增客戶前五大情況如下:
■
綜上所述,由于公司產能、產量增長,銷售量增長,以及組件產品市場售價增長,報告期收入成本大幅增加。
(二)會計師核查意見:
1、報告期內公司沒有上游硅料及硅片產能,產業一體化程度較低,同時總體規模偏小,采購成本沒有議價優勢。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產業一體化程度高于公司,且該等頭部企業由于出貨量大,下游議價能力較高,公司銷售價格相對偏低而成本相對偏高導致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為滿足客戶訂單交貨時間需求,公司外購組件數量為1,117.64MW,收入總額約為192,340.93萬元,外購組件是以本公司品牌、同自產組件相同的形式對外銷售,不屬于貿易類業務。相關會計處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2、報告期內公司加工費收入主要為電池片代加工業務,成本中不涉及到主要材料成本,因而毛利率較高;
3、報告期內公司拓展新客戶的同時老客戶合作較為穩固,客戶延續性較強,在手訂單充足,產銷兩旺,銷售價格總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金額大幅增長。
二、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約為42.83億元,同比增長約215.16%;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約為25.53億元,同比增長約90.1%。此外,公司本年度海外業務收入為37.3億元,同比增長225.42%,占公司本期營收的比重為37.2%,占比較高且增速較快,但毛利率僅為4.18%,低于國內業務6.52%的毛利率。
請公司補充披露:(1)報告期內前五大供應商和客戶的名稱、交易金額、交易內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報告期內主要供應商和客戶及相關購銷交易的定價、結算方式是否發生變化及原因;(2)報告期內主要海外客戶的名稱、交易金額、交易內容及回款情況,結合海外市場需求、競爭格局等,說明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增速較快但毛利率較低的原因,是否與同行業公司存在差異及其合理性。請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
(一)公司回復:
(1)報告期內前五大供應商和客戶的名稱、交易金額、交易內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報告期內主要供應商和客戶及相關購銷交易的定價、結算方式是否發生變化及原因;
(1.1)報告期內前五大供應商采購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注: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客戶,合并計算采購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與上述供應商不存在關聯關系。
(1.2)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情況如下:
■
注: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客戶,合并計算銷售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與上述客戶不存在關聯關系。
(1.3)主要供應商及客戶產品購銷交易的定價、結算方式如下表:
■
■
綜上,公司國內銷售主要通過招投標方式定價,交易結算方式根據合同約定;合同定價采用市場定價方式,定價公允,客戶二、三、四為2022年新增客戶。公司對于上游電池片、硅片供應商的款項結算方式報告期內均未發生明顯變化。
(2)報告期內主要海外客戶的名稱、交易金額、交易內容及回款情況,結合海外市場需求、競爭格局等,說明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增速較快但毛利率較低的原因,是否與同行業公司存在差異及其合理性。
(2.1)按銷售區域分析
公司境內主營業務包括組件銷售、電池片銷售、發電業務及加工等其他業務;公司境外主營業務僅包括組件銷售,各類業務具體銷售及毛利率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報告期境內綜合毛利率為6.52%,高于境外外毛利率4.18%,主要是由于境內業務結構中包括發電業務等毛利率較高的業務。
2021-2022年海外組件收入分別為114,641.22萬元、373,068.92萬元,報告期內增長了225.42%。
境內外組件銷售單位收入、成本及毛利對比情況如下:
單位:元/W
■
報告期受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滯后傳導效應使得境內組件市場銷售價格在本期上漲較快,但由于境外銷售價格仍略高于國內市場,達到1.81元/W,導致本期境外銷售組件毛利率高于境內。
(2.2)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客戶較為穩定,主要為境內外大型能源集團或光伏應用企業。2022年度,國際銷售團隊抓住境外需求尤其是歐洲地區對光伏產品需求大幅增長的機遇,西班牙新能源開發商GrupoCobra、丹麥可再生能源開發商EE Construction DK ApS及希臘EPC承包商ArchirodonConstruction (Overseas) Company Limited等企業新增成為公司當期主要客戶。
國外客戶前五大收入均為組件銷售收入,以及回款情況明細如下:
單位:萬元
■
由上表,海外客戶前五大合計21.3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1.40%,報告期拓展的主要新增客戶收入合計18.92億元是海外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客戶3在2023年一季度回款總額為3.64億元,相應款項已全部收回。
(2.3)海外收入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對比情況:
單位:萬元
■
資料來源:同行業可比公司定期報告等公開資料。
可比公司海外收入本期均有增長,本公司海外毛利率4.18%,低于上述其他可比公司。公司毛利率水平較同行業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為拓展銷售市場,組件銷售定價略低于同行業;另一方面,海外組件成本偏高的原因同上述國內組件成本,存在采購外購電池片生產,外協組件銷售等業務模式,以及公司產能規模及一體化程度的制約。以上因素共同影響,使得公司海外組件毛利率略低于同行業。
(二)會計師核查意見:
1、報告期同前五大客戶和供商與公司不存在關聯關系,報告期內與主要供應商和客戶的相關購銷交易的定價、結算方式均未發生明顯變化;
2、新增客戶業務增長,是海外業務大幅增長的主因。與同行業相比,售價略低,成本略高,毛利率低于同行可比上市公司。
三、年報披露,報告期末公司存貨余額為13.8億元,同比增長106.86%,其中庫存商品11.16億元,同比增長146.9%。公司本期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1244萬元,轉回或轉銷減值準備4299.5萬元,其中對庫存商品計提跌價準備約1120萬元、轉回或轉銷4107.8萬元,計提比例僅約1%,遠低于去年同期的8.88%。
請公司補充披露:(1)結合業務模式、產品類型、在手訂單、備貨政策、存貨庫齡分布情況等,說明報告期末庫存商品余額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2)結合行業產品價格波動情況、公司庫存商品生產成本及銷售單價變化情況,說明本期庫存商品減值準備計提比例明顯降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公司存在差異及其原因;(3)本期庫存商品跌價準備轉回或轉銷涉及的產品類型、對應金額、原因及會計處理依據,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請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
(一)公司回復:
(1)結合業務模式、產品類型、在手訂單、備貨政策、存貨庫齡分布情況等,說明報告期末庫存商品余額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采用“生產+銷售”經營模式,公司綜合考慮訂單情況、市場趨勢、生產線運行平衡及節能需求,采用以銷定產及安全庫存并行的生產模式。
(1.1)存貨分類以及產品類型
公司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在產品及庫存商品構成。報告期內存貨賬面余額增加主要系業務量增加導致庫存商品較上期增加。庫存商品組成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庫存商品2021、2022年存貨余額分別為45,237.39萬元和111,567.39萬元,占存貨余額的比例分別為63.71%和80.41%,2022年底庫存商品賬面余額較上年同期增加146.63%。
庫存商品組成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由上表看出,2022年末庫存商品中的電池片賬面余額低于上年同期,主要系公司加強了存貨管理,對電池生產工序產生的不能滿足組件生產工序的低效電池片及時進行了銷售處理。
2022年末組件期末余額較上年同期有上升,主要系公司為開拓國際市場及應對組件需求上升,備貨增加所致,尤其是2021年起子公司億晶歐洲存貨大幅增長。出口銷售量的增加,使得海外在途商品量增加。庫存商品剔除億晶歐洲庫存商品后占存貨期末余額比例有所下降。
報告期,本公司庫存商品增長146.62%,與從同行業可比公司來看,庫存商品余額報告期也呈上漲趨勢,東方日升期初庫存商品12.32億元,報告期30.72億元,增長149.35%;天合光能期初庫存商品41.27億元,報告期64.32億元,增長55.85%。
2021-2022年末億晶歐洲存貨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
(1.2)在手訂單情況:
單位:萬元
■
由上表,公司2021-2022年末在手訂單金額占存貨賬面余額比重分別為310.06%,273.62%,訂單量充足。
(1.3)公司存貨周期以及存貨庫齡分布情況: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購周期在3-7天,為了避免訂單量突然增加造成的壓力,公司實行安全庫存制度,根據原材料使用頻率,一般批量采購5-10天的庫存。公司產品平均生產周期較短,生產流程分為電池片生產及組件生產兩階段,其中,電池片生產包括清洗、擴散、SE激光、鈍化等環節,生產周期通常為一天;組件生產包括激光劃片、串焊疊焊、層壓、裝框等環節,生產周期約6-8小時。同時由于公司連續生產,通常生產線上存在一定量的半成品。公司銷售周期主要取決于終端客戶的需求量、工程進度及需求時間,通常從生產入庫到完成銷售交貨的銷售周期約為0-3個月。
整體而言,公司采購和生產周期較短,而產品的銷售周期相對較長,2022年公司原材料周轉天數為6.28,與采購周期相匹配;在產品周轉天數為3.53,與生產周期以及公司業務特點相匹配;庫存商品周轉天數為29.92。2021年以來公司海外銷售規模不斷擴大,公司加大備貨,銷售周期有所增長,整體上與銷售周期相匹配。
存貨庫齡分布情況:
單位:萬元
■
由上表可見,公司2021-2022年庫存商品庫齡一年以內占比為99.54%,99.55%,說明公司不存在庫存商品庫齡積壓、呆滯等情況。
(2)結合行業產品價格波動情況、公司庫存商品生產成本及銷售單價變化情況,說明本期庫存商品減值準備計提比例明顯降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公司存在差異及其原因;
(2.1)2021-2022年度,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公司根據生產經營特點,對部分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安排一定規模的備貨庫存,并于每年末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對期末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021-2022年度,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分別為4,095.01萬元和1,244.06萬元。
(2.2)行業產品價格波動情況、公司庫存商品生產成本及銷售單價變化
光伏行業產品主要原材料硅片硅料的市場價格走勢如下:
■
■
數據來源:集邦新能源網EnergyTrend
■
數據來源:集邦新能源網EnergyTrend
公司外購材料的價格及組件銷售價格走勢如下:
■
■
■
(2.3)期末庫存商品余額以及減值準備明細如下:
單位:萬元
■
由上表看出,2022年末庫存商品中電池片存貨余額低于上年同期,主要系公司加強存貨管理,對電池工序生產的不能滿足組件生產的低效電池片及時進行的銷售處理。電池片按片計算生產成本,低效電池片與高效電池片成本分攤一致,但低效電池片價值低于高效電池片,期末進行存貨跌價測試,其可變現凈值低于賬面價值部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61.65萬元,2022年末低效電池片存量遠低于上年同期,故年末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大幅下降。
2022年各季度組件銷售單價及生產成本單價情況如下:
單位:元/W
■
2022年末組件庫存商品賬面余額較上年同期明顯上升,2022年組件價格呈上升趨勢,雖然年末光伏市場行情原輔材料以及組件價格有所回落,但組件訂單的簽訂到執行要經過一段時間,組件價格的調整反應到銷售價格的執行具有一定的滯后性,2022年1-4季度組件銷售單價分別為1.69元/W、1.74元/W、1.72元/W、1.77元/W,年末在手訂單的價格也處于較高的位置。從上表看,2022年一、二季度自制電池片與外購電池片生產組件成本相近,公司報告期各季度產能利用率分別約為51%、68%、82%、96%,由于第三、四季度公司產能利用率的提升,自制電池片單位非硅成本下降。
年末其他原材料價格回落,公司原材料周轉速度較快,采購價格下跌使得四季度組件成本總體下降。公司備貨組件以及組件發出商品98%左右均對應訂單,按照在手訂單合同售價測試發生存貨減值的幾率較小, 在測試時點未收到調價協議,當市場價格發生變化時,針對已備貨部分,不會進行調價,調價只針對未備貨部分的訂單。經測試匹配訂單的庫存商品組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為233.34萬元,未匹配訂單的庫存商品組件按市場價格測試確定其可變現凈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31.84萬元。
2022年末原材料及其他存貨為銷售訂單備貨,用于繼續生產的材料,依據其實際生產數據換算為其可生產的產成品數量,結合在手訂單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運費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可變現凈值。由于年末在手訂單價格較高,而年末材料價格下跌,采購的原材料賬面成本較低,因此原材料及其他存貨發生減值較小,2022年末除庫存商品外的其他存貨計提存貨減值準備124.04萬元。
(下轉92版)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