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長期來看,任何與投資人利益相悖的宣傳或投資行為,都將對自身形成反噬,最終造成投資人與私募機構的“雙輸”
□未來,對于私募管理人來說,須要提高合規意識,在路演時真實、完整地展現基金經理業績和情況;對于渠道來說,則應嚴把“第一道關”,在做好管理人盡調的同時,可以要求私募展示基金經理曾管理的產品凈值,而非一條曲線了之,盡力壓縮管理人過度美化業績的空間
◎記者 馬嘉悅
在私募追逐規模的欲望下,投資人看到真實的凈值這件小事,竟變得無比艱難。
近日,申毅投資發布公告稱,公司前員工陳某在路演推介材料中所提及的過往業績與事實不符。
業內人士透露,此類“看不見”的真實凈值在私募路演時較為常見。為了吸引更多資金,私募管理人在制作推介材料時,往往會將過往業績進行一定的處理,比如進行凈值拼湊、加入基金經理個人賬戶投資業績等。另外,部分基金經理還會對自己的管理規模、任職履歷、學歷等進行“美化”。
在部分機構眼中,“美化”推介材料是小事,不必“較真”。但如果這一現象愈演愈烈,背后是否存在合規風險?機構和渠道的投資人適當性管理如何保證?一旦產品回撤超出承受范圍,投資者對私募甚至資產管理產品的信任又將如何挽回?
這些問題,或許不能不較真。
公開質疑:
過往業績與事實不符
近日,申毅投資發布的一則公告稱,在另一家私募任職的陳某,其路演推介材料中的職業經歷、管理規模、所獲榮譽等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請投資者警惕虛假宣傳。
據悉,申毅投資提及的另一家私募為上海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天元1號產品在管的基金經理陳某是申毅投資的前員工。2023年1月,陳某加入上海添×投資,任期權策略負責人、基金經理。
今年天元1號產品在部分渠道發行募資,但據申毅投資透露,陳某在路演推介材料中所提及的其在申毅投資任職期間的業績、管理規模等均與事實不符。申毅投資表示:
首先,陳某展示的凈值表現起始日為2019年12月31日,彼時他任職于申毅投資,但是展示的業績曲線與公司期權策略任何一只產品的凈值走勢都不一致。
其次,陳某2022年6月提出辭職后離開申毅投資的交易崗,2023年3月其基金從業資格變更至上海添×投資。根據中基協信息,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陳某未入職任何一家私募,但其展示的過往業績中卻存在此階段的凈值走勢,業績的連續性、真實性存疑。
最后,推介材料中天元1號的產品業績顯示,該產品從2022年11月開始運作,但查詢中基協官方公示信息可知,該產品備案時間為2023年3月21日,產品業績展示起始日期早于產品成立日期,也頗為可疑。
對于申毅投資提出的質疑,上海證券報記者聯系上海添×投資相關人士進行核實。該人士表示:首先,由于此前申毅投資產品包含多個子策略,其中阿爾法策略業績拖累了整體產品表現,因此路演推介材料中展示的凈值是陳某管理的期權策略業績表現。其次,陳某從申毅投資離職后的空檔期在做自營策略,凈值展示的是其自營策略收益。“陳某加入公司后,其期權策略將成為公司產品的子策略之一,陳某的真實實力還是會通過實盤業績來驗證的。”
路演包裝:
投資者適當性風險在“裸奔”
雖然申毅投資與上海添×投資各執一詞、難辨對錯,但是記者采訪獲悉,在私募路演推介材料中,很多基金經理或者產品的真實基金凈值確實處于“看不見”的狀態。
“我曾經在渠道方看到過一份私募的路演材料,材料中展示的凈值曲線是由三段凈值拼接而成的,即在基金經理管理的多只產品中分別截取業績最亮眼的部分,將其拼湊起來就展示出一條完美無瑕的凈值曲線。”深圳某百億級私募人士透露,在私募的路演推介材料中,以各種方式美化凈值的情況很常見。而且管理人甚至會針對不同渠道準備多樣化的推介路演材料,投資人一般很難分辨或者驗證,渠道方對路演材料審核的嚴格程度也不盡相同。
滬上某小型私募向記者展示的公司介紹PPT也存在凈值拼接的問題。據悉,該私募創始人在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籌備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并未入職任何一家資產管理機構,但在展示其過往業績時,這段時間的凈值卻神奇地出現了,凈值走勢還頗為亮眼。
對此,接近該私募的人士透露:“此段凈值是將創始人自己賬戶的業績表現鈍化處理后呈現的,主要是希望能展示一個相對長期的業績表現。”
有業內人士表示,私募管理人拼接基金凈值,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基金經理由于離職跳槽等原因,業績存在斷檔期,而私募管理人希望展示長期投資能力;二是基金經理管理的多只產品業績存在差異,為了以“漂亮”的凈值吸引更多資金申購,路演材料會進行凈值截取和拼湊。
除了凈值,部分私募還會在路演材料中“包裝”基金經理的其他信息。上述小型私募人士透露:“路演材料中還會提及基金經理此前的從業經歷、獲獎情況和學歷背景等,其中有一些細節的美化行為。比如,將前東家獲獎歸于自身獲獎,將研究生就讀的名校寫為本科就讀的學校等,這些手法很難被證偽。這種路演材料就像個人求職時的簡歷,大家都會多多少少進行一定程度的美化,不必太‘較真’。”
發展正道:
以投資人利益為先
然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像個人簡歷一樣“包裝”路演推介材料,看似小事,實則暗藏風險。
首先,《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明文規定,私募基金推介材料應由私募基金管理人制作并使用,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對私募基金推介材料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與此同時,募集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推介私募基金時,禁止推介材料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禁止凈值推介或片面節選少于6個月的過往整體業績或過往基金產品業績。可見,私募對于路演推介材料的“美化”無疑存在較大的合規風險。
其次,路演推介材料中展示過往業績的目的,在于讓投資人進一步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但如果人為拼出一條可以穿越牛熊的穩健凈值曲線,投資人無疑有被欺騙的風險。一旦凈值虧損幅度超出其承受能力,對投資人的傷害和對私募機構品牌的打擊無疑都是巨大的。
滬上某私募人士認為,對于投資人來說,最大的投資風險是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即投資人以穩健收益預期購買了某基金經理的產品,但基金經理屬于激進風格,路演推介材料的過度包裝顯然提高了投資人選錯基金的可能性。
私募美化基金凈值或基金經理履歷,主要緣于對資金的渴求。渠道人士稱,大多數投資人在選擇基金產品時,將過往業績表現當成最重要的判斷因素之一,尤其是管理規模或名氣較小的私募,本身存在募資劣勢,更需要用亮眼的凈值和履歷來提升募資能力。
不過,多位老牌私募人士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任何與投資人利益相悖的宣傳或投資行為,都將對自身形成反噬,最終造成投資人與私募機構的“雙輸”。未來,對于私募管理人來說,須提高合規意識,在路演時真實、完整地展現基金經理業績和情況;對于渠道來說,則應嚴把“第一道關”,在做好管理人盡調的同時,可以要求私募展示基金經理曾管理的產品凈值,而非一條曲線了之,盡力壓縮管理人過度美化業績的空間。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