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能源集團”)積極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能源資源保障。如何推動傳統能源企業“老樹發新芽”,同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內蒙古能源集團煥新轉型的必答題。對此,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宏光接受了專題采訪。
“滿格”發力 “頂格”保供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內蒙古調研期間,對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深度融合、切實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等工作提出要求。
在煤電等傳統能源保供方面,內蒙古能源集團所取得的成績,閆宏光如數家珍。一直以來,內蒙古能源集團按照國家和自治區能源保供部署要求,全力保發電、保供熱,堅決扛牢能源安全保供政治責任。
在煤電傳統能源保供方面:一是兜底能力增強。在運在建火電裝機規模達到1671萬千瓦,是重組前的3.2倍,規模創歷史新高。機組裝備技術水平行業先進,大型超超臨界先進火電機組占比近70%。二是響應速度加快。22臺機組尖峰時段滿格發力、頂格保供,年平均利用小時數超5300小時。日發電量最高達到1.93億千瓦時,日均發電量達到1.4億千瓦時、增長18.6%,1-10月份完成發電量440億千瓦時、增長18.7%。三是深調水平提高。大型超超臨界先進火電機組全部建成后,具備深調能力機組占比近80%,深調率達到60%-80%。1-10月份參與深調時長14326小時、增長82%。
“冬病夏治”,優化服務,用“供暖力度”提高“民生溫度”。閆宏光介紹,實施“溫暖工程”方面,一方面努力做大規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今年,集團公司投資11.58億元實施“溫暖工程”項目35個,新建、改造供熱管網70公里、換熱站147座、老舊小區1055戶,新增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用戶15萬戶,供熱能力達到1.1億平方米,供熱面積達到7200萬平方米,1-10月份累計供熱量2711.6萬吉焦、增長25%。無償提前供熱、延期停熱一周以上,讓利于民,實現安全穩定、保質保量供熱,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工程”的溫度。另一方面,努力做優服務,確保群眾滿意。所屬6家供熱企業承擔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等區內6個市旗的供熱任務,采取電話預約上門服務、進社區“訪民問暖”等方式,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用心用情守護群眾溫暖過冬,群眾滿意率達到99.4%,用我們的“供暖熱度”提升了“民生溫度”。
深化多能互補 推動低碳轉型
“雙碳”戰略持續推進、能源革命浪潮涌來,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方興未艾。
“作為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的重要平臺,內蒙古能源集團始終加快推動傳統能源保供與新能源多能互補有機融合”。閆宏光說,內蒙古能源集團精準發力,四條措施推動能源供應由“供得上”向“供得好”轉變:
一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有序替代。搶抓國家發展新能源的重大戰略發展機遇,將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加快布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項目,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在運在建新能源裝機達到2800多萬千瓦,占全部裝機規模的77.4%。新建新能源項目全部采用先進技術裝備,風電項目率先在國內批量化使用世界陸上最大風機機型10兆瓦風機,光伏項目選用575瓦及以上N型雙玻大功率、高效能組件,用地節約30%以上,節約資金近26億元,有力帶動了自治區新能源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是鞏固發展煤火電固本強基。加快實施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今年投資4.1億元實施“三改聯動”項目17個。加快建設布拉格、納林希里等大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生態礦山,再爭取建設一批超超臨界大型先進火電機組煤電一體化項目,做強做優煤火電,加強煤電供應保障,充分發揮煤電“壓艙石”作用,為大力發展新能源提供堅強的調峰支撐保障。
三是加快發展新型儲能頂峰壓谷。加快布局建設與集團公司新能源規模相匹配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儲能電站,今年年底力爭建成170萬千瓦/361萬千瓦時儲能項目。積極開展電化學液流儲能技術應用,打造全國單體容量最大60萬千瓦/141萬千瓦時的獨立液流儲能電站。在烏蘭察布地區建設50萬千瓦“風光氫儲”實驗實證基地,聚力打造國內首個“風光氫儲”全產業鏈實證測試及全生命周期質量監測基地。研究開展高溫熔鹽儲能科技創新示范工程,探索長時儲能和先進技術路線融合發展模式,提升系統電源側調節能力,積極為自治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先行先試。
四是有力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內蒙古能源集團堅決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絲毫不敢懈怠,及時調度研究、全力推進,確保按期完成2024年防沙治沙風電光伏裝機160萬千瓦、治理沙化土地21.6萬畝重大任務,力爭到2030年防沙治沙風電光伏裝機達到830萬千瓦,治理沙化土地不低于107萬畝,加快推進生態保護、新能源發電、林沙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舉多贏。
彰顯國企擔當 確保通電升級
在內蒙古,偏遠農牧戶早已告別“油燈糞火”,但是通電升級工程依然是內蒙古自治區重大民生工程。
針對此項工作,閆宏光介紹,2024年,內蒙古能源集團堅決落實自治區“六個工程”要求,聚焦服務和改善民生,投資5.1億元為21434戶偏遠農牧民從根本上解決用電不穩定問題,在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中展現國企責任擔當。一是重視程度高。偏遠農牧戶通電升級工程是自治區重點民生工程、為民辦實事工程,也是內蒙古能源集團今年的重點工程,從8月份開始采取提級管理,集團公司主要領導親自抓、日調度,加快了工程進度,提前2個月完成通電升級改造工程。二是使用設備優。采用2千瓦風光互補新能源發電入戶系統,具有功率大、可靠性高、穩定性強的特點,全面解決設備不足、儲能不夠等供電問題,徹底告別了“陰天就停電、油機轟轟響”的歷史,大型電力農牧生產機械真正派上用場,智能設備走進農牧民生活,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三是投入人力多。工程覆蓋10個盟市、42個旗縣、177個蘇木,跨度1000多公里,點多線長面廣,環境復雜多樣,但我們始終堅持“不僅要讓各族群眾用上電,更要讓群眾用好電”的標準不降,成立400多個工程組共1200多人,深入每個農牧民家里實地測量,“一所一策”“一戶一策”制定方案,確保既能通上電,又用得方便舒心,真正實現亮了燈、暖了心。
用含“新”量、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當下,內蒙古自治區能源行業正在向“兩率先”“兩超過”目標進發。內蒙古能源集團該如何同頻互動?
閆宏光表示,內蒙古能源集團圍繞“新”字做文章,追“新”逐“綠”,全力打造以新能源為主的一流大型現代綜合能源企業。
首先,把新能源作為發展主方向。內蒙古能源集團全面落實自治區新能源倍增計劃,新能源在運、在建、擬建裝機已超過5000萬千瓦,持續在自治區新能源發電主賽道領跑,穩居全國省屬能源企業第一梯隊,力爭到年底新能源裝機達到火電裝機的2倍以上,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達到火電裝機3倍以上,助力內蒙古早日實現“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其次,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積極開展先進高效燃煤發電、煤炭清潔高效轉化、二氧化碳減排和利用等領域技術攻關,積極參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智慧礦山、智慧電廠、智慧供熱、智慧基建,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協同發展,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最后,加快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科技突圍”,積極與院士工作站、大青山實驗室、懷柔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高科技龍頭企業對接合作,探索柔性引進“兩院院士”等高端人才,依托高校開展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風光火儲氫新型能源供給體系開展先進技術研究,在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消納送出、風光火氫儲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制氫與氫能高效利用等重點領域謀劃科技示范項目,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總之,內蒙古能源集團聚焦國家“雙碳”目標,堅持以新能源為核心,以火電供熱、煤炭和建設服務為支撐,精益求精強管理,殫精竭慮謀發展,心無旁騖抓落實,全力沖刺中國企業500強,在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中走在前、作表率。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