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促進高校服務社會、開展公益實踐、傳遞公益力量,力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2月4日,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舉行大灣區公益學院揭牌儀式。人民日報社廣東分社、新華社廣東分社有關領導,廣東工商聯常委、廣東山東商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安,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康復部部長劉效臣,廣州市從化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宋鵬,廣州市從化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兼從化區慈善會的秘書長馮根強,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董事長陳香山,校長蔣恩臣,黨委書記陳林,副校長袁炎清、陳義明,黨委副書記、校長助理趙春輝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出席儀式。
陳香山致開幕辭。他表示,成立大灣區公益學院,是基于華珠公益教育的整體部署做出的戰略決策,旨在貫徹黨的二十大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精神,鑄牢踐行社會公益責任、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堅強決心,開展社會公益教育、培育師生社會公益的自覺意識,鍛造師生舍己為人、樂善好施的優秀品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見諸行動、體現效果。
大灣區公益學院的工作,將以黨和政府關于開展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要求作為根本遵循,以人民群眾對公益慈善的需要和期盼作為基本目標,以整合統籌校內外資源服務大灣區作為工作方向,充分發揮華珠技術、人才、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與政府、企業、社團組織合作共建共辦公益項目,積極開展與國際公益組織的交流,開展國際公益項目合作,提高華珠公益品牌的知名度,擴大中國高校社會公益的影響力。
隨后,人民日報社廣東分社、新華社廣東分社有關領導、宋鵬、陳香山、蔣恩臣、陳林共同為大灣區公益學院揭牌。
在座談交流過程中,各位出席領導、嘉賓充分肯定了華珠成立大灣區公益學院的重要舉措,贊揚了學校的高尚情懷和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認為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光彩事業。他們為華珠大灣區公益學院發展建言獻策,提出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大灣區公益學院院長張燕卿表示學院將扎實扛牢責任,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有力的行動舉措、務實的工作作風,攻堅克難、務實推進,通過大灣區公益學院更好地發揮大學職能,在服務社會、德育示范上開拓出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助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國際視野、創新賦能、特色發展、服務社會、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打造了非遺傳播、義務支教、直播助農、助學圓夢、竹藝設計、文創賦能、美化鄉村、愛心幫扶留守兒童等多個公益品牌,推進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打造10個基地、支教100所鄉村學校、培訓1000名村黨支部書記),為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賦能,為大灣區社會公益事業助力,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愛心支教·播撒希望
近年來,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與師資優勢,深入革命老區開展愛心捐贈、愛心支教及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心理疏導與咨詢等活動。
2023年5月17日,由華珠商學院12名學生黨員組成的支教隊伍到從化區羅洞小學開展以“情暖童年,筑夢鄉村”為主題的愛心義教活動,為小朋友們提供了紅色小故事戲劇展演、紅色歌曲傳唱、紅色小故事傳頌等課程。
2021年10月至今,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錨定從化區呂田鎮三村村助農、幫農目標,在鄉村支教幫扶、愛心物資捐贈、留守兒童心理建設等方面齊發力。
助學圓夢·傳遞溫暖
華珠把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生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資助育人體系,建立精準資助機制。
2023年秋季學期起,華珠全面實施“助學圓夢”工程,對孤兒、傷殘軍人子女及因公犧牲烈士子女在華珠就讀期間減免學費、住宿費,為其順利完成學業提供幫助。學校于2023年秋季學期首次實施“助學圓夢”工程,共資助孤兒8名,傷殘軍人子女2名,資助費用共計41.87萬元。
直播助農·美育興農
農業乃國計民生之基礎與血脈。為給予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創新引領、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華珠通過舉辦多項賽事,以藝術賦能鄉村,用美育潤化鄉村,在助農興農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個個堅實的步伐。
2022年至2023年連續舉辦兩屆電商主播大賽,旨在選拔專業而優秀的電商直播人才,同時鼓勵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助農興農建設,增強大學生對新農業農村的認識、對主播行業的了解,利用自媒體、電商主播協助農產品生產單位拓寬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銷售量,為農民創收。
2022年6月16日2022央廣云數《金流量》大賽(廣東賽區)
暨鄉村振興首屆尋找“玫瑰公主/荔枝王子”電商主播大賽現場
“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網聚青年菁英,共助鄉村振興”
2023年《金流量》大賽(廣東賽區)暨北回歸線影記鄉村振興主播大賽初賽現場
2023年6月,華珠商學院成立助農直播團隊;11月,該團隊前往羅洞工匠小鎮供銷社進行多場助農直播。經過前期的選品、直播間搭建等流程,直播在11月5日順利開播,為該供銷社聚集了更多線上流量,促進了銷售額的增長。
華珠助農直播團隊為羅洞工匠小鎮供銷社直播賣柿子和百香果
2023年6月12日,華珠聯合廣州市從化區呂田鎮人民政府共同舉辦“鄉村文創設計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呂田竹藝創意設計大賽展”,以設計、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提升鄉村產品品質與價值,助力鄉村文化與經濟發展。
2023年6月12日 “鄉村文創設計研究院”成立儀式
暨“呂田竹藝創意設計大賽展”
公益奉獻·青年先行
近年來,華珠廣泛動員廣大師生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2023年暑假先后組織29支師生隊伍總計超過600人參與實踐,開展33項志愿服務行動,累積完成志愿時超過五萬個小時,華珠學子爭當“突擊隊”,勇做“生力軍”,奔赴廣闊鄉村,為“百千萬工程”貢獻青春力量。
華珠團委圍繞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要求,設置五個專項讓各專業學生各施所長,為鄉村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我是鄉村繪畫師”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發掘鄉村文旅資源;“我的鄉村實驗室”扎根產業一線,開展技術攻關;“我為土特產穿潮衣”打造創意農產品包裝,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我是鄉村‘智’理人”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打造鄉村新風尚;“我是農村新‘媒人’”發掘推廣鄉村文化,社會效應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華珠三下鄉“驕陽隊”為黃羌林場開展電商直播帶貨
華珠三下鄉“行者隊”開展“影紀鄉村”紀錄片攝制實踐
華珠三下鄉“星熠隊”為河源鄉村開展“美麗鄉村”墻繪行動
以非遺影像傳播,助力鄉村文化傳播
2023年4月22日,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影像傳播研究中心。該中心致力于整合各方資源,在教、學、研、產四個方面都所作為,探索出一條非遺影像傳播專業建設的發展路徑,切實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社會的文化建設與傳播、弘揚做出自己的貢獻。
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影像傳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23年9月上旬,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傳媒學院與廣州市從化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合作開展流溪紙廣東省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共同推動從化地域獨有的“流溪紙”及其古法造紙技藝得到保護、傳承與推廣,弘揚傳統文化,賦能新文化建設并全面助推鄉村文化傳播。
流溪紙項目攝制啟動儀式
愛心幫扶·崇德向善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積極響應廣東扶貧濟困相關活動號召,以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優秀品德,大力支持鄉村振興建設工作。近兩年來,華珠共捐資近30萬元,幫助四會校區駐地的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提升當地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
此外,為大力弘揚尊老愛幼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給學校周邊村民送去溫暖,華珠連年開展孤寡長者年夜飯活動,為周邊村孤寡老人的春節增添一份濃濃的年味,為長者們送去溫暖與關懷。
教育向善,公益賦能;涓流雖寡,浸成江河。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大灣區公益學院的成立,是華珠立志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莊嚴承諾,更是積極響應廣東“百千萬工程”、促進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際行動。
未來,華珠將持續發揮優勢特色、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力量,緊密圍繞助農興農、義務支教、愛心幫扶留守兒童、學業資助、扶貧等公益事業,繼續擴大在鏈接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參與社會公益的輻射區域,在服務廣東農村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貢獻華珠力量,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招招走實、步步踏印。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