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作為人類醫學禁區,患者發病早、需要終生外源性胰島素維系生命,青少年、兒童期面臨壽命短、低生活質量、多并發癥的疾病預后困境。
從深圳了解到,由復星健康旗下深圳恒生醫院糖尿病自然療法中心內分泌科主任安赤穎團隊,在新發1型糖尿病逆轉領域取得全球重大臨床突破,1型糖尿病患者不使用胰島素,實現血糖正常調節。
(來自浙江的兒童)
安赤穎主任介紹,從2024年6月16日第一位患者入院治療,到2025年1月11日共干預9名患者,目前,已經有四位患者完全停用胰島素,實現血糖正常調節,胰島素抗體轉陰,胰島功能恢復正常,停胰島素最長達8個月,空腹血糖長期穩定在5mmol/L,餐后血糖在6mmol/L,血糖調節恢復到正常人水平。其中一位16歲的男性青少年,干預前每天注射胰島素44個單位,在強化干預三天中完全停用胰島素,空腹C肽達到正常人水平。仍在接受治療的其他五位兒童,來自河北唐山的小朋友從胰島素60個單位減量到8個單位,來自內蒙古族四年糖齡的小朋友從60個單位胰島素減到26個單位。
(來自廣東的青少年)
“這九名孩子來自全國各地,年齡跨度在8-16歲,病程短的2個月,長的4年,6位注射胰島素,3位未使用胰島素,這正好為我們提供了最佳臨床觀察和對照。”安赤穎表示,正是9位患者不同情況全方位對照,干預前與干預后胰島功能恢復評估后與1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后短暫蜜月期進行了邊界清楚的甄別。
安赤穎博士介紹,1型糖尿病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相對清楚,腸道菌群、滲漏的腸道黏膜屏障、改變的腸道黏膜與免疫攻擊,而腸漏的生物標志物血清解連蛋白在2000年由馬里蘭大學法薩諾教授發現,90%的1型糖尿病患者通過功能醫學質譜平臺檢測均顯示解連蛋白陽性,通過整合醫學系統化的干預技術,能夠實現血清解連蛋白轉陰,從而阻斷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反應,后期讓被攻擊的貝塔細胞得到保護。因此對于早期診斷的患者,空腹C肽在0.5ng/ml,逆轉成功率將大大提高。
了解到,目前1型糖尿病臨床治療都是胰島素對癥治療,預后結局不盡如人意。安赤穎博士也表示,整合醫學對于第一時間早期診斷的1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最佳。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大的痛苦在于終身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島素,維持生命。帶給患者的痛苦為整個家庭都蒙上厚厚的一層陰影。干預幾個后,小朋友再次回到深圳恒生醫院糖尿病自然療法中心見診專家,親切地稱呼安赤穎主任為,安糖媽媽!
(來自內蒙的青少年)
“2025年,我們后納入更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入組管理,用這項技術幫到更多處于被病痛折磨的青少年以及處于水深火熱的家庭。目前我們團隊正在撰寫病例報告,爭取早日在國外期刊公布,后續會有系列的科研論文在國際上發表,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為1型糖尿病患者帶來全新的希望!”安赤穎博士表示。
相關鏈接:
1、2024年9月25日,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與北京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我國科學家全球首次利用干細胞再生療法功能性治愈1型糖尿病,這一糖尿病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傳遍全世界。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王樹森主任醫師表示,人胰腺供體極為稀缺,嚴重限制了其廣泛應用,需要積累更多病例以及更深入的臨床試驗,預計未來3—5年才能夠真正推向大眾。
2、2023年,最新發表在《自然》雜志針對529名糖尿病樣本研究,重新定義了1型糖尿病的緩解和完全緩解的概念,緩解的定位為Hb1c<7%,且胰島素每日劑量為<0.5IU/kg,完全緩解為0IU/kg。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