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吳曉璐
據中國證監會6月21日信息,前不久,中國證監會《關于深化債券注冊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債券注冊制改革指導意見》),及其《關于注冊制下提高中介機構債券業務執業質量的指導意見》(下稱《中介機構債券執業指導意見》),推進債卷注冊制改革,完善資產市場功能,助推提升直接融資比重,促進證券市場更強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據貼近監管部門人員詳細介紹,頒布2個債卷實施意見的首先要考慮有四方面:一是提高證券市場支持實體經濟質量和效率;二是健全債卷股票注冊制基本制度體系;三是維護保養證券市場優良綠色生態;四是加強質量管理和廉潔風險防控。
加強以償債能力指標為主要內容的信披規定
《債券注冊制改革指導意見》依據《證券法》《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堅持不懈制度化規范化透明度的基本原則,依照統一企業債券和公司債券、推動融合發展的構思,對推進債卷注冊制改革做出系統化制度體系,給出了4大領域12條措施:
一是提升債卷審批申請注冊體制。加強以償債能力指標為核心的信息披露規定,創建各司其職、高效率對接審核注冊手續,健全全鏈條監管制度體系,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與廉政風險防范。二是夯實外國投資者和中介服務義務。確立外國投資者理應認真履行利息償還責任,提升募資管理方法。提升高品質公司融資便捷性,積極主動服務項目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項目建設。夯實中介服務“守門人”義務。三是加強債券存續期管理方法。健全債卷日常監督檢查管理體系,完善社會化、法制化、多樣化的債券違約風險解決體制。四是依法打擊債卷違規行為。加強對債卷比較嚴重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搭建行政部門、民事訴訟、刑事案件系統化追究責任管理體系。切實基本建設以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市場,完善投資者保護體制。
據專業人士詳細介紹,債卷股票注冊制有“五大特性”:一是加強以償債能力指標為核心的信息披露規定,依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則,以簡要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公布可能會影響外國投資者償債能力指標的關鍵信息。
二是加強投資者保護,規定外國投資者貫徹落實償還債務保障責任,搞好股權融資統籌協調,預防高杠桿過度融資,用對投資人保護條款示范文本。加強對外國投資者和中介服務的“一案雙查”。
三是對于債卷滾動發行、次數較高等特點,對外國投資者執行分類監管,不斷完善著名完善外國投資者等措施,提升信息公開規定,進一步提高高品質公司融資便捷性。
四是夯實中介服務義務,依照必要性、科學性和重要性標準,完善以外國投資者質量與償債風險為主導的中介服務財務盡職調查管理體系,提高盡職履責實效性。
五是順暢違約債券市場出清方式,不斷完善社會化法制化多樣化的債券違約風險解決體制,進一步建立健全適者生存的行業綠色生態。
對中介服務全過程從業加強規范管理
近些年,證券市場正由“量擴大”轉為“數量質量并舉”的高速發展新的發展階段。著眼于推進債卷注冊制改革全局性,急需解決對債卷中介服務全過程從業加強規范管理,進一步細化確立有關監管政策。
《中介機構債券執業指導意見》遵照債券市場發展規律性,加強監管力度,壓實責任,確定了服務項目高質量發展的、加強履行職責、推進分類監管、嚴苛監管執法等4層面標準,并給出5大領域共14條措施:
一是加強包銷委托業務流程從業標準。健全以外國投資者品質為主導的財務盡職調查管理體系,加強主承銷商催促外國投資者提高信息公開質量職責,提升包銷階段整個過程規范化管理;提高受托管理組織持續跟進監控和主動管理責任等。二是提高證券服務機構從業品質。確立提升會計事務所、法律事務所、資信評級、資產報告評估等從業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完成中介服務債券業務全面覆蓋。三是加強質量控制、廉潔自律要求及投資者保護。加強內部控制單位對數據前臺接待的高效牽制,突顯預防股票發行中商業賄賂、不合理服務承諾等廉潔風險點,強化對外國投資者和投資講座和保護。四是依規加強監管力度。健全監管機制標準,提升中介服務檢查督導,加強債券承銷分組管理。五是健全立體式追究責任管理體系。加強行政部門追究責任,促進行政部門追究責任和法律追究責任高效連動。
據記者了解,監督機構對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中介服務從業質量評估工作中正在進行。企業債券從業質量評估層面,對2022年公司債券中介服務評估工作,依照原來點評措施和標準進行,維持緩沖期相關工作的持續性。中國證監會已具體指導中債登、交易商協會進行2022年度公司債券中介服務點評,有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公司債券從業質量評估層面,最近,中國證監會具體指導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分析三年示范點工作的同時,進一步修改完善《證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質量評價辦法》,提升評估的合理性和實效性,并定于近日進行2023年企業債券業務從業質量評估工作中。
據統計,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深入開展債卷注冊制改革落實落細,進一步完善企業(公司)債卷規章制度標準管理體系,深入推進審批申請注冊工作中系統化、規范性和透明度,加強債卷全鏈條監管和風險防控,持續深化證券市場作用,更強適用國家發展戰略執行和重大項目建設,助推全面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實體線經濟轉型升級。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