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第二屆安全應急管理人才建設大會”在北京國誼賓館隆重舉行。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國務院原參事、國務院應急管理原專家組組長、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閃淳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中國太平洋學會會長張宏聲等領導出席了大會。來自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領域的政府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界的領導、專家學者和各界嘉賓約300人參加了本屆大會
馬培華在致辭中對全國安全應急管理人才建設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和充分肯定!他表示,大會以“加快安全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探索人才建設新戰略”為主題,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精神和今年 “兩會”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部署、推動落實國務院安委會部署的《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精神和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一次政府部門和產、學、研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及企業基層管理人員的“思想碰撞”,搭建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交流合作平臺,必將有力地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宣布論壇開幕并致辭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發表了主題為《新質生產力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主題演講。李毅中表示,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時期,重特大事故仍時有發生,仍處于事故“易發期”階段,安全生產面臨嚴峻挑戰,要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標本兼治,核心是安全生產,安全是第一責任。要用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理念提升企業領導人安全領導力和勞動者安全生產職業素質,要加強培養綜合監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安全監管技能人才。
大會開幕式由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原主任馬連芳主持。來自全國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等領域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媒體共聚一堂,交流探討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最新研究成果、企業安全管理成功經驗、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新成果,加快安全應急管理人才建設新戰略、新成果、新舉措,為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中關村安全管理技術人才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國家海洋局人事司原常務副司長,國家海洋局北海局原局長洪福忠代表主辦方對大會的隆重召開表示祝賀,對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蒞臨大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希望大會能成為政府部門、企業、科研高校等機構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人才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交流平臺,共同推進應急安全事業和應急安全人才的培養健康快速發展!
國務院參事、原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閃淳昌就建立新時代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出新觀念、新舉措。他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用“八個必須”建立新時代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堅持“ 四個自信”,為全人類的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事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主旨報告環節,范維澄院士報告的題目是《國家安全學科與科技點滴》。范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立足實際,以解決國家安全實際面臨的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凝練出國家安全新理論,持續推進國家安全學科建設。同時,要以國家安全科技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有力保障國家重點領域安全。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中歐應急管理學院)主任(院長)、教授馬寶成提出要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各類突發事件都必須納入到大應急框架之中。
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蘇潔作了題為“實施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報告。蘇院長深刻闡述了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重要意義,深刻把握其內涵和要求,要把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任務,就如何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落實落地提出具體措施。
應急管理大學(籌)黨委常委何本華作了題為“公共安全風險類型化與學科專業建設”的報告,何常委從應急管理職責使命、場所安全風險類型化、應急管理學科專業建設、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展望四個方面闡述了提高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風險的能力水平。
應急管理部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胡予紅作了題為“加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報告。胡主任從堅決扛起推動安全發展的政治責任、構建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安全管理體系、夯實企業安全基礎,以及創建化工過程安全管理體系三個方面總結加強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方法和措施,強調安全是系統工程,必須實施全過程管理,并分享了國際企業的安全管理框架經驗做法,指出構建基于風險的安全管理體系是夯實企業安全基礎、提升企業本質安全的有效途徑。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黨委書記楊思全從國內外分析了自然災害安全整體形勢,從災害極端性增加、災害鏈發性越來越強、山洪災害引發小雨大災、中小河流堤壩管涌威脅大、洪澇風險急劇上升等五個特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探索建立“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智能化監測系統,概括總結了實現智能化檢測系統的技術路徑。
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原主任黃盛初強調要充分認識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強化危險源、安全風險辨識與評估機制建設,以及重點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與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建設,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更加有效地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洪林從建設背景、具體建設內容與成效以及將來建設計劃及目標等方面分享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經驗,并對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應急管理大學(籌)應急管理學院院長唐彥東在會上表示,應急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構建是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推進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并提出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管理人才。
大會邀請多位從事應急管理教育培訓的專家,圍繞“加快安全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探索人才建設新戰略”進行了研討交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安全工程學院院長趙秋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詹承豫、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公共管理與發展系副教授孔鋒、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梁麗芝、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閆慶武、河北科技大學應急管理系副主任尤欣賞、中國礦業大學傅貴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寶會教授、西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系主任周文光教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副院長任國友教授分別從專業領域分享了安全應急一體化人才培養、跨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與人才培養、農村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特色院校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急管理專業產學研教人才培養模式、應急管理的科學基礎探討、人工智能在應急管理體系中的應用探究、“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的智慧應急創新聯合體、智慧安全工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等內容。
鄂爾多斯市立新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張立新從企業安全管理,分享了具體的經驗,指出企業必須牢記安全主體責任,銘記安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就人員密集場所安全應急管理工作,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有限公司郭志勇介紹到,要將企業安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形成符合企業實際的安全體系,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此外,現場隆重舉行了副會長、杰出貢獻者、專委會專家、優秀論文作者、《全國企業應急管理人才培養輔導教材》編委、大講堂講師、優秀學員頒獎儀式,以及《企業應急管理案例》的發布儀式。
出席本次大會的還有:中關村安全人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建超,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副院長全勇,促進會副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胡象明,北京市豐臺區地震局原黨委書記兼局長呂廣生(副局級),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孫貴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長三角學院副院長安紅昌,徐州工程學院副校長曹杰,山東工商學院副院長鄭彬彬,山東工商學院原院長馮述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洪林,貴州師范大學應急管理學院教授/院長陳昌禮,西安科技大學副院長成連華,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院長馬慧敏,集美大學應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江航等。
“第二屆全國安全應急管理人才建設大會”由中關村安全管理技術人才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建超及團隊精心籌備、與應急管理本科專業高校聯盟、全國應急技術與管理高校聯盟、中國太平洋學會安全應急產業研究分會聯合主辦,一年一屆的全國性人才大會,大會將繼續每年舉辦一屆。
會前,馬培華副主席、李毅中部長、閃淳昌參事、張宏聲局長、范維澄院士、馬寶成主任、馬連芳主任、蘇潔司長、黃盛初主任、洪福忠司長、孫建超秘書長等出席會議貴賓合影留念。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