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天府新區分場活動非遺創新發展大會在天府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政府代表、行業專家、省、市非遺傳承人、手藝人,文商旅企業嘉賓出席了本次大會,共同探索非遺創新發展路徑。會上啟動了“文旅新場景(城市走廊)助力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計劃”,并宣布“城市走廊四川運營中心”成立,同時還進行了首批非遺扶持項目的戰略簽約儀式等一系列舉措,旨在整合文商旅資源,挖掘與激活新場景、新渠道、新媒體、實現新消費。通過四新融合,助力非遺創新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傳承、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適逢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布20周年,本次非遺創新發展大會也因此更顯意義非凡。
文旅融合激活非遺魅力 提振文化自信
隨著文旅融合不斷走深走實,在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實踐過程中,非遺的創新傳承迎來更加多元化的可能。特邀嘉賓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在致辭中指出,今年9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意味著文旅行業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業界需要順應新時代、構建新格局、呼喚新文旅。他表示:“文旅行業需要新的產業形態與新的商業模式。中國非遺源遠流長,旅游與非遺的融合釋放了旅游發展的新動能,為非遺融出了新生機,合成了新活力。非遺活起來,旅游火出圈。”
(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致辭)
中國國際商會綜合業務部國際合作處處長張麗娟在會上致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住‘根’、守住‘魂’、固住‘本’,同時體現出創新活力,本次非遺創新發展大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將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非遺更好的融入現代生活,讓古老的文化不斷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我們作為探索文化和旅游產業國際化、產業化的有效載體,將發揮品牌的聚集和引領作用,通過積極參與和籌備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中國國際文商旅大會等一系列項目不斷加強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助力為非遺產業構建更具生機的文化市場、產業新生態作出不懈的努力,推動優秀中華文化出寨、出村、出省,甚至走向國際大舞臺。”
(中國國際商會綜合業務部國際合作處處長張麗娟致辭)
四川天府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吳佩娟作為活動協辦方感謝與會嘉賓的蒞臨,共同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場景、新渠道、新媒體、新消費的創新融合發展。她表示:“此次非遺創新發展大會集思廣益,將有助于我們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四川天府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吳佩娟致感謝詞)
“城市走廊助力計劃”啟動,助力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
在本次非遺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國際商會文化和旅游產業委員會、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國旅游出版社有限公司、四川省錦弘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旅游景區協會、廣州攜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易生活控股有限公司等支持、發起、見證單位共同啟動了“文旅新場景(城市走廊)助力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計劃”(以下簡稱“城市走廊助力計劃”)。
(“城市走廊助力計劃”正式啟動)
眾所周知,大部分非遺技藝和產品,傳播推廣的資源和場景相較成熟品牌少,在營銷渠道和可持續傳播不足的情況下,傳承人和手藝人較難獲得穩定的收入。
“城市走廊助力計劃”從傳承中華文化、提升民族品牌影響力、增強產業增值收入、場景數字化四個維度出發,將通過行業的資源深度整合和對接,充分激活酒店、主題公園、機場、高鐵站、高速公路服務區、游客服務中心、演藝劇院、文博場館、圖書館等各類文旅新場景,同時通過標準化場景渠道,將風景、場景、文化、消費相結合,運用特色展示和營銷數智技術,通過場景化新媒體形成海量入口,最終建立起民族品牌創新的營銷渠道與精準的傳播窗口,促使非遺產品、老字號與地標產品高效觸達具有一定消費力的商旅人群。通過大力推廣和宣傳在地文化,提振民族品牌的品牌力、傳播力、影響力。并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使各主體共同發力,助力非遺傳承人與手藝人的就業增收,鞏固鄉村振興成果,促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國家戰略。
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任重而道遠,聯袂文商旅生態多方力量,源源不斷地進行“造血式”賦能,能更好地傳播在地文化,真正提振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復興與輸出的宏愿。為此,“城市走廊助力計劃”將同步設立“城市走廊助力計劃辦公室”,在平臺的引領,企業的牽頭,基金的支持和市場的參與下,將持續協調文商旅生態內的多方力量與優勢資源注入,推動“城市走廊助力計劃”在全國范圍實施與落地;同時吸引更多的非遺、老字號、地標品牌和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向品牌化、平臺化、商業化和產業化邁進,實現高質量與創新性發展,持續煥發新時代活力。
文商旅各界共探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新思路
“城市走廊助力計劃”的啟動,無疑為非遺保護和鄉村振興帶來了新思路、新模式、新業態。會上來自文商旅各界嘉賓也踴躍分享其優勢資源,從數字化、場景化、產業化等多個維度,為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提供更豐富的案例和思路。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周廣明在大會上發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助推非遺保護傳承》主題演講時表示:“作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的參與和實施單位,我們將積極通過數字化服務來踐行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將持續搭建非遺數據庫,實現保護、管理和再利用的目的;為非遺的保護、展示、交流和交易,搭建線上線下的平臺;促進非遺文創的產品化。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周廣明主題演講)
文商旅全場景生態運營商攜旅集團董事長唐健銘在其主題演講《文旅新場景(城市走廊)如何助力非遺保護》中表示:“攜旅在過去的7年,形成了能觸達線下商旅人群的酒旅場景,并完成了酒旅場景數智化的新基建。以此為基礎,攜旅將繼續為各地構建完整的文商旅產業鏈,打通產品供應鏈,推動非遺的創新實踐走上商業化、品牌化、產業化和平臺化的道路,鞏固鄉村振興的成果。” 為此,攜旅集團落地了“12366”踐行戰略,分別為:以“場景攔截和消費觸達”為核心,建設 1 個文商旅創新業態;形成線上服務平臺+城市 IP 孵化平臺“2 輪驅動”;重塑商戶、客戶、用戶“3 者關系”;提供“品牌、渠道、用戶、流量、工具、資本”6大營銷服務相結合的品牌賦能體系;部署“產業發展基金、產業集群服務中心、產業博覽交易中心、產業垂直渠道、產業峰會、產業學院”6大落地戰略。希望通過創新的方式來推動非遺保護,不要讓非遺真的變成遺產。要通過數字化的形態,新的場景、新的渠道、新的媒體帶來新的消費,幫助整個的非遺技藝、中華老字號以及地方產品這一系列的產業進入到這“四新”的融合。
(攜旅集團董事長唐健銘主題演講)
四川錦弘興盛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王紹華女士在主題演講《新消費平臺如何助力非遺產業發展》中分享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分配鏈的融合發展來助力非遺產業和鄉村振興的思路。她表示:“我們將著力打造產業孵化中心,提供渠道品牌服務、人才的培養,以及物流、產地倉的建設。”
(四川錦弘興盛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王紹華女士主題演講)
雙非遺(牛肉水煮和鳴堂技藝)傳承人熊基有在分享中說到:“作為非遺傳承人,要做到守藝不守舊,既要保護和發揚非遺技藝,也要實現革新。”
(雙非遺傳承人熊基有主題演講)
四川運營中心落地,孵化計劃簽約,助力在地文化“出圈”
四川作為巴蜀文化發源地,孕育了很多千古傳承、魅力無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四川本地文商旅各行業協會代表、新場景企業代表、非遺、老字號、地標產品供應鏈代表、公益基金代表、文旅專家、本地運營中心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城市走廊”四川運營中心宣布正式成立,并同場向四川10家酒店頒授了“新場景助力非遺傳承合作示范單位”牌匾。作為區域的落地方與實施方,運營中心未來將聯合更多的文旅新場景和新文化空間建設城市走廊實體,助力四川文化“出圈”,帶動本土品牌與文商旅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文化品牌升級。
(“城市走廊四川運營中心”揭牌成立)
(“文旅新場景助力非遺傳承示范合作單位”授牌儀式)
為了切實支持非遺傳承人和手藝人的創新創業,易生活控股有限公司與四川天府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大會上舉行了首批非遺扶持項目的戰略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助力高質量非遺產品進入精準觸達商旅人群的文旅新場景,獲得更廣闊、更精準、更高效的“品-體-效”三位一體的資源。
(第一批非遺扶持項目戰略簽約儀式)
在“城市走廊”線下場景與線上平臺,四川非遺隆昌土陶的作品備受關注。隆昌土陶傳承人鄧雙表示“城市走廊”讓隆昌土陶有了更多元的展示場景和傳播營銷方式,“期待通過‘城市走廊’的賦能,未來隆昌土陶與更多的非遺產品一起打破地域限制,走出四川,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文旅新場景,助力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
共享履約實踐,深化文明互鑒。第八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節非遺創新發展大會從平臺搭建、資源整合、落地實踐等維度,為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視角、新理念、新路徑,拓寬了非遺創新性轉化與發展的通道,助力中國非遺和鄉村文旅品牌長期、穩定、繁榮發展。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