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5月31日,“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建設項目”主要針對太湖、蠡湖、異龍湖、鶴地水庫等地水質及底泥污染情況,利用監測預警船及相關檢測監測設備開展了常態化監測工作,實現多個湖庫水質監測任務。其中:通過對太湖、蠡湖的監測,已為實現遠端壓控、近端打撈治理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對異龍湖的監測預警,現階段已獲得大量基礎數據,正開展異龍湖水質異常溯源等工作;通過鶴地水庫的監測預警,為公司鶴地水庫藍藻水華應急治理服務提供支撐,降低了水庫人工巡查的頻次,提高了鶴地水庫藍藻應急治理的服務水平。
“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建設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如下:
2022年,公司項目人員在不同湖庫間的往返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項目的實施進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需針對各湖庫富營養化污染程度不同的水質采取個性化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過程較為復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用公司研發的監測預警船,在不同湖情狀況下,通過平臺式的調查診斷,反復對水體進行收集、處理,對水質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分析,也需要針對監測預警船上的主要設備、系統、軟件等進行不斷測試、調整、改進、優化,最終成熟定型,才能批量進行生產,整個過程是一個逐步推進,逐漸學習的過程,因此實際進度未能達到原計劃進度。
同時,隨著公司近年來對湖庫富營養化的深入研究,結合富營養化內源治理的實踐經驗,對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有了更全面、系統的理解,原有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于2019年,當時可研報告里的建設內容有部分已經不適合現有的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需要進行優化調整,提升改造成更能符合公司實際需求的內容,從而推進募投項目進展,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因此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第三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2022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決定在不改變募投項目總體方向、投資總額及實現功能的前提下,對“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建設項目”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并將該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延長至2024年11月。
經調整內部結構后的募投項目仍需對富營養湖庫開展水質監測,同時結合公司在湖庫富營養化治理過程中提出的“湖泊醫院”的整湖治理理念,將原建設內容中的監測預警船調整為可移動調查平臺配套監測預警船,通過平臺式的調查診斷,使整個診斷裝備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模塊化的功能,可以實現快速拆解、分塊轉運。經調整,公司可以結合前期各湖庫的水質監測數據,加強富營養化的成因診斷以及治理方案成效的模擬、加強水體富營養化預測、底泥污染物釋放、藻類生長爆發以及湖庫水生態等模型的構建,從而進一步提高湖庫富營養化的預警能力。
目前,公司與江蘇省河湖長制研究院共同研發出首個湖長工作站,已于2023年3月在江蘇無錫蠡湖正式建成運行,為全國首個湖庫健康管理湖長工作站,可實現對湖泊智慧化監管、流域內湖泊數據實時監測、預警,為“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建設項目”的開展提供經驗。
綜上,隨著募投項目內部結構的調整完成,公司會積極推進開展該項目的各項工作,現階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公司在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以及水體修復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也將進一步拓寬公司的業務范圍。為保證募集資金投入效果,保障募集資金投入后項目能夠高質量的落地,公司將會繼續對各種湖情狀況下的監測數據進行充分論證,為湖庫富營養化診療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撐。
(2)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截至2023年5月31日,本募投項目實際投資為572.06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1.80萬元,設備投資費55.83萬元,診治模型構建費用514.43萬元,具體投資明細如下:
截至2023年5月31日,“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主要開展了低碳型藻(污)泥脫水干化與資源化利用、水上診斷平臺研制、大通量推流控藻裝備研制、陷阱式柔性清淤技術研究、加壓控藻裝備優化及處置能力提升技術研究等工作。其中:低碳型藻(污)泥脫水干化與資源化利用項目在研究過程中購買秸稈收集裝卸設備、裝載機、造粒設備、及其他附屬材料等,目前已經初步打通資源化利用工藝鏈,申請了相關專利,正積極開展整裝成套技術及裝備的研究攻關;水上診斷平臺研制研發項目完成了水上平臺的設計及建造,監測技術的優化及集成,并建造了第一代蠡湖健康管理平臺;大通量推流控藻裝備研制,已開展相關推流結構的設計及相關推流控藻試驗,初步試制了樣機,申請了專利;陷阱式柔性清淤技術研究開展了新一代技術優化,實現了“干泥”上岸,目前正針對不同場景開展相關技術應用研究,獲得了3項發明專利;加壓控藻裝備優化及處置能力提升技術研究正開展現有技術及裝備的迭代優化。
“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如下:
由于“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場所設在公司總部大樓內,使用總部大樓部分建筑面積作為試驗中心和試制中心,而總部大樓主體工程的延遲驗收交付,導致大樓內部裝修工程無法按原定計劃推進,致使位于大樓內部的“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中的基礎性、平臺性的設施及設備無法購置投入,所以該募投項目的建設進度較預期有所延緩。為保證募投項目質量,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經公司于2022年7月8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第二屆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同意將“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延長至2023年11月。
同時,隨著近年來公司對藍藻治理、富營養化湖泊形成機理的進一步認識,以及在治理實踐中的經驗積累,原有的可研報告中的一部分內容已經不能夠滿足公司對藍藻治理及富營養化湖泊研究的實際情況,所以在募投項目投資進度上一直較為緩慢,為更加貼近公司實際研究方向,提升募投項目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支撐,推進募投項目進度,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第三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2022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決定在不改變募投項目總體方向、投資總額、實現功能的前提下,結合市場變化、募投項目實施規劃,對“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進行內部結構調整。
調整后的“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將在實現原有功能和目的的基礎上,根據已有藍藻水華爆發湖庫治理的現狀及實際經驗,進一步細化、優化,為藍藻水華爆發及富營養化湖庫治理提供科學支撐,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治理模式,同時打通藍藻治理、資源化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
綜上,隨著募投項目內部結構的調整完成,同時公司總部大樓裝修工程也正推進實施中,公司結合實際情況,根據經營業務的特點,在公司各業務分布地采用分散形式,分步投入的方式,進行相關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投入。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募投項目的管理能力、加快推進募投項目的進展工作。
(二)說明募投項目延期對公司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經營發展的影響,并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募投項目延期對公司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經營發展并未產生重大不利的影響,原因如下:
1、公司持續推進核心技術的升級迭代,技術裝備的商業化應用也在逐步推進。
(1)公司研制的深潛式高壓滅(控)藻器已獲得了包括藍藻深井處理設備(201720870790.8)、一種新型藍藻深井處理設備(201720870787.6)、一種深潛式高壓滅藻裝備(202021034211.4)、原位藻水分離生態凈化系統(202220553860.8)等多項專利,并且目前已成功得到商業化應用。
2022年,公司持續推進核心裝備特別是深潛式高壓滅藻成套裝備在太湖、巢湖的商業化應用,2022年新增該裝備的訂單達6套,總額達1.58億元左右。該裝備自2019年上半年在巢湖流域首次實現商業化應用,2019年下半年在玉溪市星云湖整湖治理中應用5套,2020年至2021年分別在太湖、巢湖等湖泊也陸續應用了12套,2022年公司新增該裝備的訂單達6套。截至2023年5月31日,深潛式高壓滅藻成套裝備訂單數量已達24套。該裝備具有大通量、低能耗、高效率地清除水體藍藻水華的技術優勢,為公司藍藻應急處置與預防控制提供了一種重要手段,也為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進一步增強了公司未來的持續拓展能力。
?。?)公司開展了底泥藻種清除及原位生態修復技術裝備研發、富營養化水體水質提升技術集成裝備應用的研究,對陷阱式精準治理技術開展技術優化并向干泥法清淤整裝成套技術升級,形成了系列的知識產權,已獲得了包括一種陷阱式淤泥原位處理裝置(202022405624.5)、陷阱式柔性清淤裝置(202220188332.7)、一種清淤拉泥裝置(202220713916.1)、一種污染底泥清除裝置(202221548978.8)、陷阱式柔性清淤系統(202211172892.4)和一種降低水底淤泥擴散的輔助推泥清淤設備(202211366860.8)等多項專利,并形成了商業化應用。
公司于2021年12月20日中標了《張橋港原位控藻試點工程EPC工程總承包》項目,該項目包含了30口藻渣井。2022年8月3日,公司簽訂了《肥西縣藍藻水華防控體系建設新增工程》合同,該項目包含了1口“陷阱式”柔性清淤井并于2022年9月底完工驗收。該項目加強完善了肥西嚴店鎮藍藻防控體系建設,投入運行后對當地水域藍藻水華防控效果顯著,大大減輕了附近沿岸藍藻防控壓力。
目前,公司已在太湖、巢湖、星云湖等多個湖泊以及星云湖入湖河道開展了“陷阱式”柔性清淤技術示范,并積累了寶貴的項目經驗與技術儲備?,F階段,公司正對“陷阱式”柔性清淤技術開展技術優化并向干泥法清淤整裝成套技術升級。干泥法清淤整裝成套技術通過布設套筒襯袋式集泥器,借助自然水流與牽引式刮泥技術輔助,精準將表層高污染淤泥匯集至集泥器內,取出的滲濾襯袋中淤泥含水率在50%-70%,實現了干泥上岸,減少岸基處置難度,為水體富營養化內源治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也為公司業務拓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
?。?)為進一步打通藍藻治理、藻泥資源化利用的產業鏈,加快推進技術的縱深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橫向拓展,2022年9月,公司投資設立無錫德林海生物質新能源有限公司,積極開展生物質新能源業務,進行“低碳型藻(污)泥脫水干化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及裝備”的研制,推動生物質燃料顆粒技術研發,將淤泥、藻泥和蘆葦等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廢棄原材料加工成潔凈低碳的生物質燃料(BMF),目前已獲得藻泥秸稈混合造粒機(202223019717.X)和可調風速的冷蒸發加濕污泥干化裝置(115057603B)的專利。
目前,生物質新能源成套裝備正在進一步調試中,針對現有生物質燃料成型裝備無法壓制高含水的藻泥問題優化了裝備結構,并開展了各生物質不同配合比對成型的影響研究,以及蘆葦、藻泥和高有機質污(淤)泥等制備生物質燃料關鍵技術研究。生物質新能源技術有利于進一步打通富營養化湖庫治理后端物質的產業化路線,解決治理流域內藻泥、淤泥、蘆葦等去向問題,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同時,公司也積極同生物質新能源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業務洽談,及時了解行業現狀,實時跟進行業的動態變化。公司將持續對相關技術裝備進行更新迭代,逐步完善并健全技術研發體系,積極推進生物質新能源項目的落地。
?。?)為加強河湖保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解決當前河湖面臨的考核式監測方式無法支撐湖泊治理、河湖長制工作缺少現場載體和湖泊生態健康管理缺失等現狀問題,公司與江蘇省河湖長制研究院共同研發出“湖長工作站”,現已獲得河湖健康管理站的外觀專利(202230569366.6)。
2023年3月,湖長工作站已在江蘇無錫蠡湖正式建成運行,為全國首個湖庫健康管理湖長工作站。該工作站可實現對湖泊智慧化監管、流域內湖泊數據實時監測、預警。
2、公司訂單情況保持穩定,技術專利有序獲取,市場開拓取得積極成效。
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在手訂單約5.7億,新簽訂單獲取有序推進中。作為一家擁有多個專利技術的科創板企業,公司高度重視研發和專利工作,不斷推進技術創新。2022年公司新獲得授權專利共計13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擁有專利78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65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擁有軟件著作權9項。公司將充分利用自身研發能力與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確保公司在行業里的技術優勢,為公司后續持續發展做好了技術儲備。
公司在保持技術裝備不斷創新迭代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市場開拓工作。2022年,公司調整市場拓展策略,穩定西南市場原有業務,鞏固華東市場,加大對華南市場、華北市場、華中市場的業務開拓:在華東地區,公司于合肥、無錫等地區承接了“巢湖市藍藻水華防控體系建設新增工程”、“肥西縣藍藻水華防控體系建設新增工程”、“肥東縣藍藻水華防控體系建設新增工程”、“梅梁湖藍藻離岸防控工程”、“張橋港原位控藻試點工程EPC工程總承包”等大額項目,深度耕耘華東市場;在華南地區,公司成立了廣東子公司,在廣東鶴地水庫、鑒江和廣西九洲江承接了“鶴地水庫渠首水域藍藻治理項目”、“鑒江黃坡段水域藍藻治理項目”和“九洲江流域藍藻應急處置項目”等項目,成效顯著;在華北地區,公司于2022年7月中標了“涼城縣岱海藻類治理及水質改善示范項目”(一期),近期又中標了“涼城縣岱海藻類治理及水質改善示范項目”(二期),市場開發力度持續加強,為華北地區業務的開拓工作奠定了基礎;在華中地區,公司承接了“湖南岳陽東湖示范工程”和“湖北十堰神定河示范應急項目”,示范效果良好,為公司在該地區的業務開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華中地區的業務開拓提供了有力支撐。
【保薦機構核查】
?。ㄒ唬┍K]機構履行的核查程序
1、查閱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取得并查閱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的對賬單及銀行日記賬;
3、查閱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公司出具的《募集資金使用及存款情況專項報告》及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募集資金年度存放與使用情況鑒證報告》;
4、對募集資金開戶行寄發銀行詢證函,了解公司募集資金存放情況;
5、取得大額募集資金使用的憑證及合同;
6、復核募集資金使用及結余情況;
7、訪談公司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了解募投項目截至目前的建設進展情況、募投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以及募投項目延期對公司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經營發展的影響。
?。ǘ┍K]機構核查結果
經核查,保薦機構認為:
1、公司已按募投項目實際投入情況披露募投項目截至目前的建設進展情況;
“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主要系2022年公司項目人員在不同湖庫間的往返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項目的實施進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需針對各湖庫富營養化污染程度不同的水質采取個性化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過程較為復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用公司研發的監測預警船,在不同湖情狀況下,通過平臺式的調查診斷,反復對水體進行收集、處理,對水質監測數據進行比對、分析,也需要針對監測預警船上的主要設備、系統、軟件等進行不斷測試、調整、改進、優化,最終成熟定型,才能批量進行生產,整個過程是一個逐步推進、逐漸學習的過程,因此實際進度未能達到原計劃進度。
“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未達到計劃進度的原因主要系:由于“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場所設在公司總部大樓內,使用總部大樓部分建筑面積作為試驗中心和試制中心,而總部大樓主體工程的延遲驗收交付,大樓內部裝修工程也無法按原定計劃推進,致使位于大樓內部的“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中的基礎性、平臺性的設施及設備無法購置投入,致使該募投項目的建設進度較預期有所延緩。
保薦機構將繼續督促公司按照計劃盡快實施募投項目。
2、募投項目的延期對公司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以及未來經營發展不存在重大不利影響。
特此公告。
無錫德林海環??萍脊煞萦邢薰径聲?/p>
2023年6月10日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