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因煙草導致的疾病死亡人數超800萬人。卷煙燃燒帶來焦油等有害物,并產生7000多種化學物質和69種致癌物。研究證實,電子煙能減少卷煙95%的危害。根據英國公共衛生組織KAC統計的數據,全球電子煙用戶數量已從2018年的5800萬快速增長到了2023年的1.14億。
本文匯總近5年國內外十大權威研究,印證電子煙幫助煙民戒煙減害的潛力。
證據1:煙民改用電子煙,體內致癌物最多降低99%
2023年11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主導的研究對比了煙民和電子煙用戶體內的煙草特有亞硝胺(TSNA)含量。TSNA是卷煙含有的69種致癌物中最致命的一組毒物,包括與肺癌直接相關的NNK,引起肝癌、胰腺癌的NNN、誘發DNA突變的NNAL和有毒物NAB、NAT等。
研究結果顯示,煙民換電子煙后,體內TSNA含量也普遍降低了90%以上,NAT水平甚至降低了99%。同時,煙民改用電子煙時間越久,減害效果越明顯。例如,煙民改用電子煙1周后,尿液中NNAL水平下降53%,改用4周后,下降幅度就高達84%。這表明煙民之前從卷煙中吸入的NNAL,在改用電子煙后,正被不斷清除到煙民體外。
證據2:使用電子煙不會引起肺部損傷
2023年6月,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研究團隊在權威期刊《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發表的論文指出,電子煙對年輕人肺部健康的影響顯著低于卷煙。卷煙會降低肺活量并導致慢阻肺、肺氣腫等多種疾病,電子煙幾乎不會引起相關損傷。
該研究采用動物實驗,讓青年小鼠分別使用卷煙和電子煙,并記錄其肺部的各項風險指標。結果顯示,卷煙會增加小鼠的吸氣阻力,引起呼吸功能下降;擴大肺泡空間,造成肺氣腫;增加氣道壁厚度,導致慢阻肺……電子煙則不會使肺部產生明顯的病理變化。特別是輕度使用電子煙的小鼠,肺部健康情況基本與普通小鼠無異。
證據3:煙民改用電子煙,血管功能平均提高1.5%
2021年,英國鄧迪大學在其發布的研究論文中指出,改用電子煙后,煙民的心臟狀況得到了改善。
卷煙中的超細顆粒物會隨煙霧進入血液,一旦觸發炎癥,就會損害心臟和循環系統。“醫學研究表明,血管功能每提高1%,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就會降低13%。我們發現,當煙民改用電子煙1個月后,他們的血管功能平均提高了1.5%,改善效果明顯。”鄧迪大學心血管醫學和治療學教授Jacob George表示。
證據4:使用電子煙幾乎不會導致基因異常
2023年7月,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醫學院發表的論文指出,卷煙會引起數百項基因表達異常,并誘發多種癌癥,電子煙幾乎不會導致相關變化。該研究主要檢測了煙民、電子煙用戶和非煙民3組調研對象間差異表達基因(DEG)的數量變化。當人患病或即將患病時,體內的基因表達會發生異常。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在血液中還是痰中,卷煙引起的基因異常都遠多于電子煙。其中,電子煙組的痰液中只測出2個DEG,在煙民組中卻測出270個DEG,是電子煙組的135倍。
證據5:煙民改用電子煙,慢阻肺惡化程度減少5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主要表現為咳嗽、胸悶、氣短和呼吸不暢等癥狀的常見慢性病,如果不加以重視,致死率很高。2021年,意大利卡塔尼亞大學加快煙草減害卓越中心的研究顯示,吸煙會讓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病癥進一步惡化,煙民改用電子煙可讓其病癥惡化程度減少約50%。
本次研究挑選了39名患者,進行60個月的臨床觀察臨床觀察。數據顯示,在電子煙用戶一組,有9人在改用電子煙后成功戒煙,其余11人雖未完全戒煙,但吸煙量也明顯下降。這些患者的COPD病癥惡化程度減少了約50%,在肺功能、呼吸系統健康和身體活動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持續性改善,但煙民患者在這幾個方面并沒有明顯變化。
證據6:煙民改用電子煙,口腔健康明顯提升
2023年3月,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發表的研究顯示,與卷煙相比,電子煙對煙民口腔健康的傷害更小,可能更不易引發牙周相關口腔疾病。
研究人員對比了電子煙與卷煙對人牙齦上皮細胞的存活率、活性氧水平和炎癥因子的影響。其中,牙齦上皮細胞是牙周組織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在口腔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數據顯示,在相同的尼古丁濃度下,暴露在卷煙煙氣凝集物中的人牙齦上皮細胞凋亡率為26.97%,是電子煙的2.15倍。
證據7:近7成煙民改用電子煙后身體狀況改善
2023年,上海交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發布《中國電子煙用戶特征及公共健康影響報告(2023)》。報告顯示,國內近七成電子煙用戶認為,從卷煙改用電子煙后身體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具體來說,用戶認為由卷煙改用電子煙后,改善較多的癥狀包括咳嗽、咽痛、有口氣、口干、口苦、牙齒和手指發黃。調研還進一步發現,電子煙國標產品使用者自報多種癥狀改善的比例高于非國標產品用戶。
證據8:使用電子煙戒煙的成功率比其他方法高1倍
2024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的研究顯示,電子煙能幫煙民戒煙,且戒煙效果在近幾年尤其顯著:用電子煙輔助戒煙成功率比用其他方法的高1倍。
研究由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機構支持,對近2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長達8年的全國性調研。結果顯示,煙民使用電子煙的頻率越高,嘗試戒斷卷煙的次數越多。在有強烈戒煙意愿的煙民中,用電子煙戒煙的成功率為39.1%,用其他方法戒煙的煙民成功率僅為20.8%。
證據9:電子煙幾乎沒有二手煙
2023年12月,英國國民健康局(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發布重磅文章“電子煙的謠傳和真相”,對公眾關心的電子煙問題進行逐一澄清和解答。
其中,關于電子煙有無“二手煙”的問題,NHS表示,截至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電子煙對周圍的人有害,即便有,風險也非常低。同時NHS也提醒,最好不要在兒童、有哮喘或其他健康問題的人周圍使用電子煙。
證據10:長期使用電子煙不會增加上癮風險
2024年,日內瓦大學公布其長達8年的一項跟蹤調研結果。該研究顯示,電子煙不會增加電子煙用戶的尼古丁依賴,用戶的“電子煙癮”比卷煙煙癮小得多。
該研究橫跨2012年-2021年,追蹤了近400名電子煙用戶。數據表明,8年時間里,三分之二的雙重用戶通過電子煙徹底戒掉卷煙。仍在使用電子煙的用戶,對電子煙的依賴度從2012年的75分(滿分為100分)下降到2021年的60分,每天使用電子煙的次數、強度也大幅下降。這些用戶還會主動選擇低尼古丁含量的電子煙產品,煙油中的尼古丁濃度比2012年降低了1倍。
80%改用電子煙的前煙民都表示,目前對電子煙的依賴比對卷煙的依賴低。另外,想戒掉卷煙的用戶中,97%表示電子煙有在戒煙過程中幫到他們。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