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傳統產業,也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數字經濟時代,推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作為工程建設的“龍頭”,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關乎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成色。
由中國建設報攜手廣聯達共同推出的系列欄目《數字建筑思想匯》目前已經推出20期,本期特別邀請到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CIO鄭洪、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鵬翊,探討設計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挑戰、路徑,分享推動智能設計發展、打造建筑業務平臺經驗,為企業轉型提供借鑒,助力設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以下是雙方精彩觀點的集錦分享。
記者:“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關鍵時期,交通行業的發展,將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鐵四院作為國內綜合交通方面具有強勁實力的勘察設計企業之一,相信也在提前布局。鄭總,能請您談談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嗎?
鄭洪:緊跟“數字中國”戰略,我們制定了能夠落地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成立專職部門進行技術攻關和軟件研發,核心是實現設計業務數字化和數字業務化,打破專業設計的數據壁壘和界限,重構企業生產組織和價值體系,挖掘和發揮設計數據資產在工程建設全產業鏈條中的核心價值。
現在,設計行業普遍存在“數據孤島”,因為我們以前用各種商業軟件進行專業軟件開發,各專業軟件之間數據不標準,數據不能互通,在進行集成設計時,數據難以打通,就造成需要投入很多人力來解決數據互通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數字化方面提早布局,就是要從頂層設計方面入手進行規劃,以實現鐵四院的數字化轉型。
記者:王總,請您從使能者的角度談談對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理解。
王鵬翊:從整個建筑行業來看設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認為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數字化。
另一方面是設計成果的數字化。這個成果怎么承接業主需求,在設計階段如何進行需求分解,進行建筑物設計,交付一個“數字建筑”,將設計成果應用在采購、施工、運營等階段。
我們理想的數字化之后的建筑行業中,設計環節會是一個核心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建筑物怎樣由二維設計向三維設計、數字設計轉變,是核心環節,而這個轉變,我認為目前已經到了“轉折點”和“關鍵點”。當前,業界普遍認為,從單純的設計效率上看,我們在某一些領域,如復雜建筑、鋼構、機電等復雜場景下,三維設計效率已經超越二維。但在大部分普通工程中,三維設計的效率還沒有達到二維效率。對此,我們做了大量的分析,主要障礙在于出圖、企業設計流程的匹配、軟件工具本身的不足等方面。但是這些差距,我想在未來兩三年內會逐步得到解決。
所以,我認為,設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目前已經到了關鍵節點上,一些領先的企業,比如像鐵四院,已經在積極嘗試了,這些企業可能會成為設計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
記者:正像王總所說,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工程建設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尤為迫切,不少先行企業已率先作出探索。
由鐵四院牽頭承攬的“十四五”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共性關鍵技術》項目在武漢啟動,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高鐵工程,為此,鐵四院也專門成立了“數智化事業部”。
請鄭總談談提出“智能設計”的初衷和發展現狀,以及數智化事業部的使命和定位分別是什么?
鄭洪:我們的設計業務其實工作負荷非常大。以我們現在建成的高鐵名片來說,我們院承擔了大概1/3的高鐵設計任務。這個工作量,相當于我剛參加工作時的10倍,現在能完成,靠的是大家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日實現的。但是,未來我們要追求提高“幸福指數”,要通過智能手段解決簡單重復的勞動,讓方案更加合理,解放部分人力工作,同時提高效率。所以,我認為智能化的手段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將會得到快速響應。
其實在六、七年前,我就建議過成立這樣一個專門機構探索三維智能設計。當前,三維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成立集團層級的全專業組成的“數智化事業部”,承擔國家重點專項,《陸路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設計共性關鍵技術》項目,我是項目負責人。我們也和諸多合作伙伴共同攻關,完成這項任務,其中就有廣聯達。
同時,由于涉及30多個專業,所以我們也調轉和引進了各個領域的數字化人才。因為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必須要有專業知識的沉淀,把專業知識“數字化”,這需要專業人才來做。
目前,數智化事業部剛剛成立兩年,員工已經有300多人。我們爭取在4年內實現集團公司全專業平臺統一、數據互通、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我們希望通過智能手段,使設計方案更科學、措施更合理。比如此次結合國家重點專項,我們采用了小樣本遷移學習、機器學習、圖像識別、卷積神經網絡、仿真進化等手段,同步開展基礎設施方面的智能設計,為工程設計探索出一條智能設計技術路線,也為我們后續開展全流程、全專業的智能設計做出積極探索。
記者:智能設計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數字化設計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場景,也讓行業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新前景。
王總,廣聯達在智能設計方面,目前有哪些探索實踐呢?據了解,在今年“中國數字建筑峰會2023”上廣聯達發布了“建筑業務平臺”,該平臺在助力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又有哪些賦能作用呢?
王鵬翊:廣聯達對智能設計的理解上,首先第一個是設計數字化。就是建筑、結構、機電、市政、路橋等領域,使用數字化方式實現設計。針對這個方向,我們推出了一系列標準產品,能解決行業內70%-80%的公共性問題。
二是智能設計有更多個性化設計需求。針對這個方向,廣聯達把自己研發產品中用到的基礎的公共性技術,沉淀為平臺和組件,把平臺開放,提供給包括鐵四院在內的行業伙伴,讓他們在這個基礎上開發效率型工具,包括個性化的、以及目前我們還沒有覆蓋到的專業軟件開發,包括裝配式領域專業軟件等。
三是正向設計。廣聯達也在做正向設計的業務研究,希望把客戶的需求分解成可集中、可管理的過程,落到設計成果上,回過頭還能找到原來的設計需求,包括把使用空間、成本的管理需求也進行數字化。
四是AI設計。廣聯達也在使用AI技術圍繞幫助客戶實現快速設計、提高效率等方面做一些研究。
所以,廣聯達主要是在底層的平臺,包括業務和關鍵技術方面做研究,提供的是標準產品,同時跟我們的伙伴們一起,打造更加完整的整體智能設計方案。
記者:廣聯達通過建筑業務平臺使能行業,實現讓每一個工程項目成功。我們也期待建筑業務平臺的發布,能助力更多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塑造企業發展的新引擎。
據了解,建筑業務平臺的一大特點,是自主研發。當前,數字化自主可控越來越受關注,作為數字建筑龍頭企業,近年來廣聯達在推進建筑業自主可控數字化建設方面的思路是什么?成效如何?王總,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王鵬翊:推進建筑業自主可控數字化建設,一是技術層面,核心技術必須國產化。在這方面,廣聯達一直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包括在BIM、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果。這是平臺的底座,最核心的能力是完全國產自主的。
二是行業層面,必須打造國產產業平臺。廣聯達依托自身業務,一直在實踐中思考和沉淀核心能力??蛻魯底只倪^程是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以往,客戶對數字化訴求的第一個階段是單個核心業務場景的在線化,包括算量、計價、項目管理、智慧工地等;現在,客戶的數字化訴求已進入第二個階段,他們會考慮幾個核心問題,一方面是不同業務系統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有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諸多業務系統,是在不同階段,圍繞不同業務,由不同供應商實現的,這些系統之間的連接,成為了當前轉型要解決的第一個關鍵問題。
另一方面,數字化的場景會更全面、更個性化,以前沒有覆蓋到的大部分業務場景,也需要實現在線化、數字化。但是,由于每個企業都有其特點,很難再用以往軟件企業根據標準、規范需求打造產品的模式來進行。更需要企業依托自身能力開發更貼合發展的個性化產品。
所以,我們理解,數字化轉型已進入第二個階段,圍繞新階段所面臨的這兩個痛點和需求,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單點的產品,而是整個系統。
因此,廣聯達一方面把自己在研發系統時的能力沉淀成底層平臺,通過平臺幫助客戶實現技術統一、數據和業務的聯通和統一,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另一方面,把平臺開放出來,提供平臺、標準產品以及開放的能力,讓包括鐵四院在內的行業伙伴,基于平臺開發自有的個性化產品,賦能其打造個性化解決方案。
記者:鄭總,鐵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對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甚至國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請您談談鐵路行業勘察設計軟件國產化的必要性有哪些?以及鐵四院在國產化上的推進策略又是怎樣的?
鄭洪:國產化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話題,我認為應該是叫自主可控。我國的數字化轉型正處于“關鍵期”,一方面我們不可能每次都從零開始去研發,應該借助成熟的技術;另一方面,也必須認識到,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實現自主可控是必然的。我國鐵路工程正朝著超大規模及復雜艱險環境建設,因此,實現設計軟件自主可控是大勢所趨。
鐵四院緊跟國家戰略,目前我們基于廣聯達提供的廣聯達數維建模平臺(GDMP)進行軟件研發,這個GDMP平臺提供的其實是一種能力,基于這種能力,我們能把專業知識轉化為數據。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開放的平臺,結合國家課題,努力建立起產業生態,把這個軟件系統、平臺打造得更加完美,能闖出一條能自主支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軟件系統和產品開發的道路,打造自主可控的應用軟件產品,成為未來中國自主自強的典型示范。所以我理解應該是自主可控更加合適。
記者:數字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鄭總,鐵四院對于像廣聯達這樣的行業使能者,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行業賦能上有哪些期待和建議?
鄭洪:從今年二月開始,我們和廣聯達開始就業務平臺進行對接,也在廣聯達提供的技術平臺上提了很多要求、訴求,希望共同打磨,把這個平臺做得更加完美,能夠適用于更多領域。
希望未來廣聯達在平臺上能夠持續投入,力爭打造成為國內軟件行業的核心平臺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希望我們加大合作,加大人才交流培養,在一些項目上能夠形成示范,擴大影響,為行業賦能,實現雙贏互惠。
記者:王總,對于設計行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您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王鵬翊:經過這幾年的洗禮,我想建筑業企業現在在概念上已經接受了數字化轉型,但在真正投入方面,還是可以看到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做法。
業內領先企業,包括像鐵四院、珠江院、華東設計院等,他們都很堅定地在數字化上進行投入,主要方式是以自己的實際項目為引領,與行業內先進的科技公司合作,用實踐的方式推進數字化進程。
在轉型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會遇到一些挑戰,但這是企業在面臨新方向時,需要正確看待和解決的問題。如果企業不夠堅定,碰到問題就往回退,創新的過程可能就會終止,就會被困在傳統發展模式中出不來。所以,越是頭部企業、越是有戰略眼光的企業,越會堅定地投入并且堅持。
因此,我給行業企業的建議:一是積極擁抱,二是開放和協作,積極引進行業其他資源,一起推進數字化轉型。
記者:集眾智者事無不成,聚合力者業無不興。鐵四院和廣聯達都是設計領域的龍頭企業,兩位今天對話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希望能給行業同仁提供更多借鑒和思考。也希望更多人認識到打造行業生態的重要性,不斷推動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