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于莉
見習記者熊悅
6月14日,正威新材接到深圳交易所年報問詢函,深圳交易所要求其就應收帳款與主營業務收入變化幅度差別的原因和合理化,存不存在放開授信政策擴張售賣的狀況,回收天健九方事宜是不是獲得突破性進展等進行說明。
回收事項進度疑團
正威新材前身是九鼎新材,于2007年登錄深圳交易所,主要是針對玻纖生產加工產品、玻纖復合材質及其高性能玻璃纖維、高性能玻璃纖維提高板材的開發、制造和銷售。2019年12月份,正威集團執行總裁王文銀進駐,變成上市企業實際控制人,大股東調整為正威集團全資控股的深圳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邁入新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后,正威新材籌備通過收購轉型發展半導體業。2021年7月份,正威新材發布公告稱,回收天健九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健九方”)控股兩家企業各不少于51%的股份,以拓展高檔毫米波芯片、模塊、無線網絡與應用裝置等業務。
自此,企業在2022年7月份公布了有關買賣進度。迄今,該回收迄今遲遲未有收獲。
在投資者互動軟件上,眾多投資人了解并購案、轉型發展相關的事宜,乃至坦言“傳言貴公司已經停止回收天健九方是否真實?”“天健九方的回收進度到哪一步了?”但是,各種問題都未得到公司合理回應。
以上問詢函中,深圳交易所也提出,“近日收到幾起投資人舉報,稱正威新材運用與股民溝通交流交流平臺發布與回收有關的虛假消息和虛假性觀點。”對于此事,問詢函規定公司說明回收天健九方事宜是不是獲得突破性進展,如果是,請正威新材表明工作進展并提供一些的佐證資料;如否,請正威新材表明2021年7月份公布初次公示迄今進度比較緩慢緣故等。
正威新材投資部有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新聞記者,現階段有關回收事項“正在推進中”。但是具體推動到哪一步,及其為什么遲遲未升級進度,對方說并不知道。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會有投資人就企業收購天健九方轉型發展半導體材料、大股東正威集團的運營模式不可持續、實際控制人王文銀因涉嫌假學歷、正威集團有著3000萬噸級錫礦與事實不符等提出異議,而公司董秘曹亞偉曾經在投資者互動服務平臺發文回復懷疑,一度引發社會輿論事件。
多種運營問題被咨詢
IPG我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知《證券日報》新聞記者,從公布并購案至今已經近些年,并購案實行情況怎么樣,企業即不公示,都不回應投資者關注,從企業久久不公布并購案的有關進度內容來看,的確因涉嫌信披違規,出現欺詐投資人、影響股民權益之嫌。
與此同時,深圳交易所分別就公司存在的諸多運營層面難題明確提出咨詢。如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報告期末流動資金均同比減少的前提下,報告期末應收帳款賬面凈值同比增長4.7%,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是35.44%;報告期末負債合計13.41億人民幣,負債率為56.23%。
對于此事,深圳交易所規定公司說明應收帳款與主營業務收入變化幅度差別的原因和合理化,存不存在放開授信政策擴張售賣的狀況。企業解決利率風險、提升償債能力指標的具體辦法,并告知存不存在相關風險等。
值得關注的是,正威新材大股東深圳市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西安市正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總計已質押股份總數占之而擁有正威新材股權總數比例為59.82%,被法院凍結股權總數占有率48.33%。深圳交易所要求其融合大股東、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股份質押狀況,證明其履約情況和追加擔保水平、存不存在平倉風險等,及其股份質押和凍潔事宜對企業生產運營、管控權可靠性等因素的影響。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